第十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富有通渭地域特

通渭县将举办

第十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

将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的独特魅力

第十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通渭将为四海宾朋、八方来客奉献一场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富有通渭地域特色的文化盛宴。

届时,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千名国内知名书画家、书画经纪人、和中央及省市多家新闻媒体记者以书画相约,做客通渭人家,品千年书画韵、闻满城翰墨香,和当地群众一起分享文化盛宴。

这里是通渭

浸润着“仰韶”“齐家”文化,崇尚耕读,钟情翰墨,习字作画之风经久不衰,是通渭这块热土上特有的文化气息和脉络。通渭,一个朴实而平淡的名字,但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通渭县,隶属于甘肃省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东侧,介于东经°57′~°38′、北纬34°55′~35°29′之间。东南、南分别与天水市秦安县和甘谷县接壤,西南、西分别与天水市武山县和定西市陇西县相邻,西北、北、东北分别与定西市安定区、白银市会宁县和平凉市静宁县毗邻。

宋熙宁()元年,陕西秦凤路副督总管杨文广筑大甘谷口寨(今甘谷县杨家城子下村北),朝廷赐名“甘谷城”,又于擦珠谷筑一大堡 (今什川乡李家坪古城遗址),朝廷赐名“通渭堡”,因牛谷河通往渭河而得名。

通渭历史悠久。据发掘文物证明,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通渭这块土地上。夏、商、西周时期,通渭地为羌人所居。春秋和战国前期,通渭地为襄戎地。战国后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置陇西郡,通渭地属陇西郡(治今临眺)辖。秦统一后,通渭地仍属陇西郡辖。新莽篡汉,改天水郡为镇戎郡(仍治平襄),改平襄县为“平相县”。年8月11日成立中共通渭县委员会和通渭县人民政府,属天水专区辖,年10月改属甘肃省定西专区(现定西市)所辖至今。

年,通渭县曾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有着“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之称的通渭县,也以更多的姿态呈现世人。

“水烟瓶”、“通渭刺绣”、“通渭砖雕”、“通渭剪纸”、“通渭古堡”、“通渭彩绘”、“通渭木雕”、“通渭草编”、“通渭社火”、“通渭皮影戏”、“通渭小曲”等都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渭小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通渭崇尚耕读、人才辈出,东汉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就出生在这里。明代的工部尚书赵荣,开封知府王瓒;清代的《易学》鸿儒李南晖,宁远知府、人称“青天”的牛树梅;民国时期的将军、解放后历任宁夏人民政府主席、河南省副省长的邢肇堂;当代的中科院院士姚檀栋、尚永丰,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杨子恒等,都是在政治、文化、军事、教育、科技等领域作出贡献者,堪称通渭骄子。

宝兰客专通渭站于年8月20日开工建设,站房平面形式为矩形,建筑面积平方米,共2层,总投资万元。站房采用线侧下式设计,面积㎡,该站规模2台4线,雨棚面积㎡,地道.4㎡,设置进出站单通道,最高聚集人数为人。

全县现有书画创作人员多人,其中中书协会员14人,不少农民扛起犁头是庄稼把式、拿起笔杆是书画艺人。近年来,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国田径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中国红豆草之乡”。

近年来,通渭更以“书画艺术之乡,翰墨飘香之地”享誉全国。人人爱字画、家家挂字画,全民崇尚书画之风极盛。众多文化名人到此游历采风、吟咏辞赋,藏家商贾云集,书画名人荟萃,书画交流活动日趋活跃,书画产业欣欣向荣。

8月16日

通渭

等你

不见不散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47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