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之乡的ldquo新气质rdqu

ios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5546.html

一座座平顶的白色大棚,整齐地排列在渭川大地。近日,走进武山县洛门镇郭庄村的蔬菜大棚,绿油油的莴笋整齐列队,皮薄瓤甜的西瓜长势喜人……

“5月初,大棚里的莴笋陆续上市,一个棚能收入六七千元。”正在忙碌的武山县洛门镇郭庄村村民郭建永高兴地说。

郭庄村地处渭河和大南河交汇处,是武山县蔬菜主产区之一。近年来,郭庄村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蔬菜种植,莴笋、蒜苗已经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产业,年产量分别达到万公斤和万公斤,平均每个大棚能收入1.5万元。

武山县不仅是全国重要的蔬菜产区和蔬菜集散中心,更是我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县。经过多年发展,蔬菜产业已经成了武山县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为持续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武山县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大力推广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露地栽培、间作套种和复种蔬菜“六大模式”,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渭河川道10万亩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为核心,五大流域设施蔬菜示范片和浅山半干旱区、南部二阴山区高原夏菜为支撑的“一区五片两带”蔬菜发展格局。

“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1万亩,年产量万吨,年产值突破41亿元。蔬菜远销国内各省份和东南亚、欧盟等地区,韭菜、蒜苗、豆角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喜来告诉记者。

暖日洋洋,记者驱车来到武山县工业集中区,绿色食品深加工、新型建材、现代物流等应有尽有,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甘肃陇浆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袋袋刚从流水线上下来的浆水产品被打包装箱,准备发往国内各大城市。

3年来,随着对浆水产品的深度开发,该公司已具有年产普通浆水万袋、山野菜万袋、浆水饮料万瓶的系列浆水产品生产能力,市场供不应求。年,实现产值万元。

以农业起步,武山县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施国家级洛门蔬菜批发市场、5万吨冷链物流、陇浆源酸菜发酵等一批延链补链项目。截至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3个,建成果蔬保鲜库20座、蔬菜产地市场68个,建立消费扶贫生活馆8个。

走进武山县杨河镇杨河新村,灰白相间、造型别致的二层小洋楼整齐排列。宽敞干净、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上景观树随风起舞,清澈的河流穿村而过,远远望去,诗意而美好。

“抬头望去,是明媚的天空蓝,放眼四顾,是清新的生态绿。”杨河新村党支部书记杨映应感慨万千。

城里有生机勃勃的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现代化工业园区,村里有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也有造型别致的二层小洋楼,武山县群众过上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白永萍

编辑:赵婧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68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