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引水上山的典范武山东梁渠游记

早就听说了许多东梁渠的故事,向往至极,苦于没机会去。年9月12日是个周末,终于有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行五人早早的吃过午饭,在老前辈们战天斗地精神的鼓舞下出发啦!看见了盘安大唐电厂!取道温泉铁疗度假村!铁疗洗个澡再上山吧!格桑花开迎佳宾!东梁渠坐落在甘肃武山县城东南25公里处的东梁山上,位于南河与聂河之间,海拔米,渠长30余公里,从高而低,不用任何电力、机械抽水,而把聂河水从武山草川乡石家磨的深谷引上了高山。可灌溉农田多亩。这一人间奇迹在当时轰动了国内外,使东梁人民早日摆脱了干旱威胁,成为全国引水上山的一面红旗,河南红旗渠即是受武山东梁渠的启发而修建的。从温泉和观儿两边上山都可到达东梁渠!从东梁山上远眺温泉村!在东梁渠的修建过程中,武山人民采用草皮裹石头堵流沙,柳条编筐装石头过滤泥土等“土办法”,防滑坡渗漏和流沙坍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没有专业设计师的情况下,集中二十三个木工,横空架设了高23米、宽22米的黑沟大渡槽。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灌区群众因地制宜,创造了“长藤结瓜”、“白马分鬃”等山地灌溉经验。“长藤结瓜”就是采用顺渠挖塘建窖,水蓄在村边地畔,然后干渠连支渠,支渠连塘窖,形成河连渠,渠连塘,塘连窖,窖保地,像一支长藤上结着的瓜,做到了“引、蓄、用”结合。“白马分鬃”就是在渠水流经中间高两边低的地段时,顺地势的坡度开挖许多支渠、毛渠,像人体的血管一样左右引水进行灌溉,好似白马分鬃,灌溉自如。诸如此类的发明创造贯穿了东梁渠的修建和灌溉的全过程。年,国家水利部副部长何基沣同志视察后指出:“东梁渠是全国引水上山的典范”。《人民日报》《甘肃日报》曾陆续进行了报道,并配发了社论。全国许多地区和水利部门先后进行参观,曾一度引起中央领导同志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3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