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大米
武山大米种植历史悠久,在明、清两代编纂的《宁远县志》中,就有文字记载。“稻花香里话丰年”、“八月金稻飘香,十月银米出乡”,反映了当时水稻生产盛况。丝路古镇洛门,是陇上最大的大米集散市场,四方米商云集,竞相购买,远销兰州、西宁、定西、临夏、甘南、天水、平凉等地。赢得了“武山大米兰州瓜”的美誉。据传,当年每逢岁首,武山大米曾作为贡品进贡朝廷皇家,故又有“贡米”之称。20世纪50年代民间流行一段顺口溜是:“武山的大米,兰州的瓜,亲不过老子爱不过妈。”一时把武山大米同兰州白兰瓜相提并论,成为人们生活中希望享用的佳品。
武山大米,盛产于渭河及其支流榜沙河(编者注:与榜沙河流域相接龙川河流域北岸大部属武山县管辖,昔日亦种植水稻,编者少时大约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亲眼见过)、漳河、山丹河、南河和聂河流域海拔米至米的谷地。由于这些地区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气候温润,光照充足,给水稻生产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千百年来,种稻沿相成习,屡种不衰。加之培育技术不断改进,所产稻米,米型秀美,色纯质洁,柔绵适口,风味鲜香,不仅出饭率高,且所含蛋白质、脂肪、赖氨酸和维生素B都高于调进的外地米。
武山大米由于栽培地域不同,风味又迥然各异。南河源于西秦岭林区,源清流洁,水质纯净,自古就有“南河地脉稻最宜,银粒玉颗陇上奇”的赞誉,流域内所产稻米,米型硕长中蕴以端秀,米色清雅中揉以玉容。无论烹、焖、煮、熬,都不失清香甘美的风味。温泉米比南河米更胜一筹。温泉米产于聂河流域的温泉一带,温泉水热,又是含氡碳酸钠的软质淡水,所灌稻米,米型硕长,莹亮中微带赤赭,风味温柔爽口,香美异常,堪称诸米之珍。
编后:据编者访问调查,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武山几大河谷地带种植水稻的仍然很多,四门极个别的地方大概十年前还有,而今绝迹。
文中提到“丝路古镇洛门,是陇上最大的大米集散市场,四方米商云集……”值得注意,想必不是空穴来风,洛门这块地方自古商贸地位特殊,而今亦是。明清时期洛门已经就是商贸重镇,长期以来被誉“为陇南三大镇”之一,今天作为陇上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蔬菜交易集散地”,作为武山县着力打造的陇东南区域性物流中心,我们的洛门镇携昔日光辉,璀璨于今朝盛世,令人满怀期望。
特别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
(姚春林编发)
武山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