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帮1.3万学子办理助学贷均按时还款无一违约
武山县这一成绩不简单!
10余年为名高校贫困学生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88亿元,期间无一例恶意违约还款;连续7年在全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综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无数受惠学子学成毕业后用实际行动奉献家乡、回报社会、传递感恩,上演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来,武山县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以认真热情和科学引导的工作方式,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力度,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民生,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这一国家为民惠民政策真正落到了实处,深入到人心。
颉奋军给学生们上课
“如果没有国家的助学贷款,就没有我的今天!”
颉奋军,武山县鸳鸯镇颉家门村人,毕业于陇东学院他曾是一名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受益学子。年参加全国高考被陇东学院园艺专业录取,因父母年迈,家庭困难,在读取专科阶段时,向邻居乡亲借钱上学,债务高筑,在困难中完成3年学业。年以优异的成绩专升本,此时家中已经没有能力继续支付学费等。绝望之时,颉奋军得到国家教育扶贫政策的信息,办理了两年生源地助学贷款元,顺利完成了本科段的学业。在感动的同时下定决心回报社会,从园林专业转读教育专业。
毕业后在年甘肃省名民生项目招考中就业,颉奋军分配到武山县高楼九年制学校任教。
为更好地回报社会和感恩国家教育扶贫政策,颉奋军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在工作中挑重担,积极完成学校的安排的工作,主动为学校帮忙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职责之外的事,在教学上,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堂课,细致批改学生作业,所带课程在年获全县中考质量优胜奖,得到师生家长的赞誉。课余闲暇时间积极给学困生辅导作业,现身说法给学生讲励志故事,教育他们做一个感恩社会,做事诚信的人。
年8月,颉奋军被调到鸳鸯学区。他主动要求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地处偏僻边远山区的李家山小学任教,挑起了李家山小学校长职务。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颉奋军承担了六年级语文教学和四年级英语教学工作,制定并完善了李家山小学各类管理制度,依托薄弱学校改建项目新建了教师办公室和李家山幼儿园。
采访中,颉奋军感慨,“如果没有国家的助学贷款,就没有我的今天!”他说,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更加谦虚的学习和寻找工作中的不足,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让他们能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注重管理方法的创新,力争把李家山小学办成一所具有特色的乡村小学。
每日甘肃网记者采访雷雄雄
“当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县资助中心帮助了我,现在也要用我的行动把这精神传递下去。”
年8月,怀揣着考上大学、毕业后作一名教师理想的雷雄雄,跨过了人生的第一道坎,踏进了县一中的校门。可是上了一学期后,家里出现了变故,原本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现在由于姐姐被检查出患了重病,高额的治疗费用,给这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带来了极度贫困。看着父亲憔悴的身躯,雷雄雄感受到家庭的重负,几度想弃学打工帮助父亲分担一部分经济压力,但是父亲还是坚持让雷雄雄上学。年,雷雄雄顺利考取了天水师范学院,9月份,雷雄雄拿着母亲为他缝的被褥,在秋雨绵绵中踏上了求学之路。
“我们宿舍六个舍友全部是天水市不同县的农村,其中四个都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雷雄雄回忆道,“生活中省吃俭用,平时宿舍都储存着白饼子当午餐,同学看多了,于是给他们宿舍起名为‘大饼宿舍’。”
年,对雷雄雄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命运又一次给他带来了磨难。医院诊断为疑难杂症,四处求医,几经周折之后,身体慢慢恢复。但是高额的医疗花费让家里再也无法支付以后的学费了,这次面临着辍学的困境。这时,雷雄雄听同学说县教育有助学贷款,专为贫困学生扶持,于是在父亲的陪伴下,他抱着试试的想法去了教育局。
“当时,资助中心的主任面带微笑地接待了我,并热情地帮忙办理了相关手续。”雷雄雄回忆道,也就是在那次,他看到了疲惫的父亲终于露出了笑容,这是8年来第一次看到父亲的笑容。
在县资助中心的帮助下,雷雄雄完成了学业。为了感恩县资助中心的帮助,雷雄雄毕业后放弃了在市区工作,回到县里首先参加了教师招聘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特岗教师招聘,而后又参加名教师考试,取得第二名的成绩,但是怀着一种感恩的心,雷雄雄放弃了名教师优待条件,选择了特岗乡村服务支教三年计划。
“在我的教师生活中,我一直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我会更多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