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大门,蒋某湿了眼眶,她回过身,对着陪伴了自己10个日夜的医护人员三鞠躬。
▲1月29日,医院,该院一名确诊的新型冠状病 感染的肺炎患者(左二)于当日上午10时左右出院。这也是重庆首例治愈出院的新型冠状病 感染的肺炎患者。记者龙帆摄
1月21日从巫山转医院时,蒋某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 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1月29日上午,蒋某成为重庆首例治愈出院的新型冠状病 感染的肺炎患者。
10个日夜蒋某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照顾下,战胜了病魔,她用深深的鞠躬表达着自己的谢意,“虽然得了这个肺炎,但10天里医生和护士一直陪伴着我我不害怕。”
“我的任务就是配合医生和护士,我相信她们”
蒋某是重庆巫山人,在武汉打工多年。
1月10日,身在武汉的蒋某出现了咳嗽、发热等症状,并先后在当地三家诊所进行了诊疗,但病情并未好转。
1月15日,蒋某从武汉乘坐动车返回巫山,医院。检查发现,蒋某双肺多发大小不等的磨玻璃斑片状阴影。1月18日复查发现,蒋某双肺病灶较之前检查明显增加。
1月19日,采样检测发现,蒋某新型冠状病 核酸阳性,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 感染的肺炎患者。随后,医院医护人员根据国家发布的诊疗方案,对蒋某进行治疗。
1月21日凌晨,经市级专家会诊,考虑蒋某病情进展迅速,确诊为新型冠状病 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随即医院继续治疗。
“转过来的时候,她就比较乐观,也积极配合治疗。”医院急救分院重症医学病区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霞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蒋某的乐观情绪也感染着医护人员。
“我的任务就是配合医生和护士,她们那么多人陪着我、照顾我,我相信她们,也很安心。”医护人员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蒋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让她非常感动,出院时特意让等在院外的儿子准备了两束鲜花献给医护人员。
1月28日下午,市、区两级专家进行了会诊,认为“该患者两次新型冠状病 核酸检测均呈阴性,经市、区两级医疗救治专家组会诊一致认为,患者达到解除隔离、临床治愈出院指标。”
蒋某出院时, 霞除了对其表示祝贺外,更一再叮嘱,“你现在身体还比较虚弱,要居家休息一段时间,要做好防护其它病 的措施。”同时,医院医护人员还会对蒋某进行随访,并建议她两周左右回院复查。
“出来上一次厕所不仅要换一套防护装备,造成医疗物资浪费,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对于 霞等医护人员来说,蒋某的成功治愈也给予了她们更多战胜病魔的信心,“该患者的例子说明,新型冠状病 感染的肺炎是可以治愈的,我们也将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工作中。”
其实,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这份工作危险而艰辛。
“一天六个班,一班四个小时,也就是四个小时才能出来。”医院急救分院重症医学病区主管护师徐莹莉介绍,进病区之前,不仅要穿戴好防护服、护目镜、三层鞋套等必要的防护装备,还要尽量少喝水,“上厕所很麻烦。出来上一次厕所不仅要换一套防护装备,造成医疗物资浪费,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虽然尽量少喝水,但徐莹莉和同事们一个班下来,往往浑身是汗,裤脚全部被汗水打湿。
“蒋某才转过来的时候,身体虚弱,大小便都很难自理。” 霞介绍,于是,蒋某的吃喝拉撒全部都由医护人员帮忙打理,不仅如此,医护人员还要时常与病区内的患者交流谈心,进行心理辅导,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医生和护士对我们的照顾真的是无微不至,看着自己一天天好转,我从心底感谢她们。”蒋某告诉重庆日报记者。
“重庆在救治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或许能为全国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蒋某看到了医护人员的辛劳,她看不到的是,在病区外,还有众多市区两级的专家在为新型冠状病 感染的肺炎患者夜不能寐。
“在对蒋某的治疗过程中,我们除了按国家制定的诊疗方案进行外,也辅予一些中药汤剂治疗,对病情的缓解起到了一定作用。” 霞介绍,所有的治疗方案都是市区两级专家会诊后制定的。
重医附二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重庆市新型冠状病 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胡鹏介绍,重庆在对新型冠状病 感染的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了多学科联合诊疗方案。在专家组成员中,不仅有传染科、呼吸科的专家,也有中医、影像专家等。各学科专家组成员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充分发挥自己在学科领域的特长,为新型冠状病 感染的肺炎患者治疗提供建议和意见。
此外,重庆市新型冠状病 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在治疗过程中提出了“影症分离”的诊疗方法。
“我们发现,新型冠状病 感染的肺炎患者在医学影像和身体症状上有存在差别的情况。”胡鹏介绍,特别是在新型冠状病 感染的肺炎患者发病早期,这种差别就更为明显。因此在诊疗时不能单纯依靠医学影像来判断患者的病情,更需要通过患者表现出的身体症状来判断。
胡鹏表示,“重庆在救治新型冠状病 感染的肺炎患者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或许能为全国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记者:陈维灯
编辑:王君
校对:柏云辉
审核:何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