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武山县渭川书院举办的第二讲国学文化讲座在县文旅局会议室开讲。这次讲座由国家一级美术师(正高二级)马国俊、甘肃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刘云鹏、兰州文理学院二级责任教授刘忠主讲,讲座由甘肃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武山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武山县渭川书院承办,县书画、文学创作等方面的爱好者聆听讲座。
马国俊以《书法文化的普及与提高》为题,从书法的定义、文化的定义、书法的普及三个方面进行了讲授,对书法审美、中国古代传统由应用为主到审美及创作理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百年革命文化、改革开放以后的文化和西方科技文化、书法文化和文化自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地精彩讲授,阐述了文化的应用元素、艺术元素,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等观点,以及书法审美与创作的关系,指出审美在文化中,文化在语言中;要提高书法审美水平,在理论的高度提升当代书法批评的水平。
刘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题,从廓清人们的认识误区入手,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讲述了非遗的起源和历史、文化自信是什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非遗传承与保护、申报非遗保护项目、以及非遗保护传承的担忧等知识。讲座提高了听众对非遗的认识、了解了非遗传承保护的方式与措施、申报非遗保护项目注意的要点,明白了非物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之花。
刘云鹏以《当代书法的转型》为题,从生态发生变化,即书写工具、书法家具备的知识支撑发生了变化;对书法的追问和思考,即书法本体和书法美学的思考两方面进行的生动的讲述。树立正确的创作观、坚守中国传统美学;加强书法理论学习研究;文书并重;技道并存四个方面阐述了今后的书法发展判断。
讲座功底深厚,视野开阔,主题明确,内容丰富。三位主讲人以切身经验和思考感悟,结合当前实际和听众情况,用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感情,作了热情洋溢的精彩讲座,圆满完成了渭川书院第二讲国学讲座,为传承国学,打造武山文化品牌发挥积极的作用。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马国俊,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正高二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甘肃文史馆官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甘肃书法家协会顾问、西北师大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原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甘肃画院院长、甘肃书法院院长、甘肃美术馆馆长。
个人简介
刘云鹏,甘肃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甘肃简牍博物馆特聘研究员。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兼书法委员会主任,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当代中青年书法理论批评家高研班学员,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评审学术观察员。获甘肃省委、省政府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甘肃省委、省政府第八届“敦煌文艺奖”一等奖,甘肃省第九届优秀史志成果奖一等奖,“第二届甘肃文艺评论奖”一等奖等。在《中国书法》《书法研究》《书法》《美术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上发表论文80余篇。有多篇论文入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书法文库·名家讲堂》、中国书法协会主编的《中国书法年鉴》《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等。出版专著有《刘云鹏书法文集》《甘肃书法史》《中国书法全史·甘肃卷》《张芝》《书法创作研究》。
个人简介
刘忠,兰州文理学院二级责任教授、甘肃省非遗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塔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等;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科技先进个人、甘肃省四个一批人才等;甘肃省舞台艺术专家委员会专家、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评委等;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史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发表论文、专著余万字,主持过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省级重点人才项目,开发手机APP《音乐地图》《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图后台管理系统》等;成果多次获甘肃省社科成果奖、甘肃省教学成果奖、甘肃省省级精品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