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锤团里铁锤兵

一一仅以此篇深切怀念王传科战友

留不住的青春,拽不住的光阴。

时光苒苒,转眼之间,我的战友王传科先生已经离世十年了。怀念王传科战友,自然使我想起了三十八年前初次见到王传科那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

一九八一年初夏,师司令部首长令我去师属各团去看看,一是熟悉一下部队情况,二是检查一下各部队防化训练及三防器材的管理使用状况。我尊命先到炮兵团(驻甘肃省甘谷县)、再到一八三团(号称钢铁团、驻甘肃省武山县)、尔后到达一八二团(著名铁锤子团、驻甘肃省陇西县)。

陇西,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尤以诗人文雅学士为最。唐代中期传奇作家李朝威、李公佐、李复言(号称三李)都是陇西人,据说唐代诗人李贺也是陇西人,具体住址在陇西县城西南十三里的昌谷镇。

这一说法真伪如何,尚无定说。不过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陇西是战略要地,通往西域之咽喉。昔年唐玄奘西天取经就是从这里去定西,到兰州过黄河的。

从军事眼光看,把一八二团部属于陇西,是有远见的。从这里可以西出临洮入青海,北进兰州过黄河,东出宝鸡达三秦。

一八二团是我军著名的铁锤子团,战功赫赫,勇士如云。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刘正昌(我入伍时为红军师师长,后升为副军长,在执行任务途中不幸以身殉职)就曾在一八二团生活、战斗过。

一天上午,我来到一八二团三营七连训练场。刚刚到达,就听到一声震雷般的口令:“全连注意,立正”。这时我看到一位外扎腰带,身佩短枪,威武雄壮,表情严肃的年青军官跑步到我面前。声音仍象震雷:“报告首长,步兵一八二团三营七连正在训练,请指示,七连连长王传科”。我还了礼说:“按计划进行”。这时,我才知道这位敦实的连长的名字叫王传科。

王传科战友后来被提升为副营长,部队精减整编时他要求转业,被分配到山东省嘉祥县税务部门工作。一生风尘仆仆,诚信为人,勤勉为政,受到了领导、同事、战友以及他的亲朋好友的广泛赞誉。

王传科战友政治思想强。我们相处三十几年,从来没有听到过王传科说过对党和政府不利的言语。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定不移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各种涉税法律法规。

王传科曾任城关税务所长多年,从來都是按章行事,以规端行。我有一位堂弟前几年开了一个饭店,很想通过我们的战友关系关照一下,但王传科从来没有在这个事情上开过口子。

王传科同志为人忠厚,热情大方。他生前曾在县地方税务局机关工作过一段时间,税务局机关有一个内部小食堂,每次小食堂里改善生活,炖鸡、烧鱼、排骨汤,他都把我们这些比较熟悉的老战友叫去,自已出钱多买几份,和我们一起品尝。但凡有机会在小饭店里战友们聚聚餐,王传科战友都是抢着去买单!他的这种大义和专为别人着想的优秀品德,为众多的战友们以及他的同事们所称颂。

王传科同志在工作中呕心沥血,认真负责任,终因积劳成疾,他病倒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忍着病痛的折磨,顽强的与疾病作斗争,表现了一个从“铁锤团‘’磨炼出来的刚铁战士的自控与坚强。有一次我们几个老战友相约去看望他,他忍着疼痛面带笑容接待我们。临行,他拿出来珍藏多年的两瓶茅台酒,深情地对我们说:“这两瓶酒是转业时部队首长送的,一直没有舍得喝,战友们拿去聚一聚吧”。表达了王传科先生对都队、对首长、对战友们的一片真情!

据悉,我的老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陸军第六十一师已经卷起了军旗。但是师属一八二团已经把这面军旗重新飘展,新成立的陆军第七十六集团军一八二旅,继承了红军师的延连血脉,用鲜血染红的战旗仍然飘扬在祖国西北的上空。

我们这些在红军师工作战斗过的老战士们,将永远注视着这面鲜红的战旗,永远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61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