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釉陶博山炉:汉代,国家二级文物。出土于武山县洛门镇,重1110克,通 高17.8厘米,口径 19.2 厘米,底径14厘米。 泥质红陶,施绿釉, 釉泛银白色,底为一圆盘,从圆盘中心凸起一圆柱,上托一小杯,子母口,炉盖为火焰状博山,博山周围均匀分布4个小孔为烟孔,底盘中心有喇叭形穿孔直通炉柱间。
汉代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代表仙山思想的特殊形制———博山炉,以其鲜明的风格特征及广泛的用途受到世人青睐。博山炉又称为熏炉,是专门用于象征汉代仙家思想中仙山的器物,其显著特征就在于它山形的器盖。汉武帝崇尚神仙思想,为拜访神仙,得到长生不老药,便嗜好熏香,于是有人模拟传说中仙山的景象制作了博山炉,献给汉武帝。“博山炉”,本汉器也,海中有山名博山,形如莲花,故名“博山炉”(即蓬莱众多仙山),其基本形制是在一圆盘中央竖立承接炉身的直柄,炉身呈半圆形,炉盖作圆锥状,以镂空的手法雕刻出山峦之状成为这一时期的典范。
博山炉是祈福思想、熏香文化和汉代思想艺术结合的产物,凝聚了时代的精湛技艺和精神信仰,它不仅充当了实用品和装饰品的角色,同时也成为了古人留恋现实生活,渴望长生不死、羽化升仙的一种精神寄托。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