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大力推行农村党员四双一评分类管

去年以来,武山县认真贯彻《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突出管理党员到人头,以发挥示范作用为关键,积极探索实践,创新管理方式,按照“区分对待、尊重差异、因人施策、分类管理”的原则,大力推行“四双一评”分类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农村党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双定问效”管理在职党员。着眼破解履职尽责不到位、奖励惩戒不明显等问题,为其定职责、定绩效。围绕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生态环保等重点任务,为每名在职党员定事定责,督促党组织书记履行日常教育管理党员职责。把考评结果与报酬发放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奖优罚劣、优绩优酬,由乡镇党委每季度按“好、中、差”三个等次对在职党员进行考评,明确“差”等次不低于15%,“好”等次不高于30%,根据相应等次确定绩效工资,对年度累计3次评为“差”等次的调整撤换,倒逼其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去年调整撤换不胜任村干部76名,对发展集体经济突出的15名在职党员在县级层面进行单独表彰奖励,村干部年度报酬最高达到了5.8万元。“双亮设岗”管理无职党员。着眼破解作用发挥不明显、示范带动不充分等问题,引导其亮身份、亮岗位。推行设岗定岗制,结合当前农村工作重点,设立政策宣传、致富带富、环境监督、纠纷调解、矛盾排查、文明新风等岗位,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领岗、公示亮岗、年底评议,使无职党员有位有为;推行党员户长制,以相邻10—20户为一个网格推选“党员户长或网格长”,负责区域内环境卫生监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助推乡村治理;推行评选授牌挂牌制,通过党员群众评议、支部推荐,评选“志愿服务”“文明新风”“勤劳致富”“孝老爱幼”“诚信经营”等各类员示范户,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双线跟踪”管理流动党员。着眼破解去向掌握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推行“牵线安家”和“连线在家”。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为流动党员“安家”:对流入城区相对集中的党员,以乡镇为单位,依托易地扶贫搬迁点物业企业、结对共建单位建立党组织;对个别居住分散、流入城区陪读、务工的党员,组织就近到社区党组织报到参加组织生活;对流入县内“两新”组织的务工党员,纳入“两新”党组织管理;对流出县外且较为集中的党员,以乡镇为单位单独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依托县劳务输转服务中心成立外出务工经商流动党员党委,对组织化输转到县外的党员,依托劳务基地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进行管理;依托乡镇党建办建立网上“微支部”,定期推送学习内容、线上组织。跟踪“连线在家”,对流出县外较为分散、流动频繁、难以集中的党员,按照行前、行中、返乡三个时间维度,探索推行接转党员组织关系、行前提醒谈话、外出报备登记、组织结对联系、落实双向管理、每月思想汇报、通报征求意见、线上交流学习、开展关爱帮扶、返乡座谈走访、集中补课、参与志愿服务等12项管理措施,把每名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先后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28个,网上“微支部”个。“双心关爱”管理年老体弱党员。着眼破解参加组织生活有困难、日常管理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坚持“初心”激励和“暖心”关怀并举。对身体状况相对较好的老党员,适度安排组织生活,合理设岗,搭建“红色宣讲队”“乡贤理事会”“家庭和事佬”等平台,鼓励其永葆初心、积极发挥作用。对常年体弱多病、不能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通过送学上门、配发播放器、开设“庭院课堂”“炕头课堂”等灵活方式开展学习教育,实现党内政治生活锻炼不脱离。坚持落实平时走访、节日慰问、患病探望、激励褒奖、过政治生日、圆梦微心愿等关怀措施,增强归属感和荣誉感。量化考评促党员作用发挥。针对党员评价标准不具体、现实表现难衡量等问题,通过即时记事、先锋储绩、季度评分、年度排名,推行党员量化考评,将量化积分划分为基础积分、正向加分、反向扣分等三部分,以理想信念、纪律规矩、奉献作为、道德品行为等指数构成基础积分,以所获荣誉、参与公益事业、家风家教等为依据进行正向加分,以政治信仰、宗旨意识、组织纪律、行为操守等方面不良表现为依据进行反向扣分,按照季度积分占60%、年底民主评议得分占40%的标准核算党员全年综合得分,评定等次,以量化积分的形式,评价党员表现、促进作用发挥。作者/来源:武山融媒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763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