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玉遇见本土玉雕师,天水的石头会说话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http://pf.39.net/bdfyy/bdfal/161211/5112771.html
00:56

一说起甘肃武山鸳鸯玉,就会想到“夜光杯”。除此之外,近年来,随着武山玉雕艺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用鸳鸯玉雕刻的茶具、花卉山水摆件、文房用品把玩件等也逐渐多了起来。就在人们潜意识中以为鸳鸯玉只能做这些大众工艺品时,天水玉雕非遗传承人尹丽珺打破固化思维推陈出新,凭着高超的雕刻技艺在鸳鸯玉方寸之间论古谈今。随着一件件小众且样式新颖、凸显“天水元素”的鸳鸯玉作品相继问世,土生土长的天水石头“活”了,会“说话”了。

鸳鸯玉上的文化符号

鸳鸯玉,是指产于甘肃武山县鸳鸯镇一带的一种尖晶石矿物,因其底色呈深浅不一的绿色,且纹样似蛇纹、若瀑布,又名蛇纹石玉,属年轻碧玉的一种。自古以来,用其雕琢的器物中,以壁薄如纸、晶莹剔透的夜光杯最为有名。

鸳鸯玉除了能雕琢成夜光杯、人物花卉、文房用品等旅游工艺品外,还能雕什么?这是好多喜爱鸳鸯玉的游客最为好奇之处,也是玉雕传人苦心琢磨的问题。

天水玉雕非遗传承人尹丽珺也不例外。初识鸳鸯玉,和大多玉雕艺人思考的一样,是沿着老辈们闯出的路顺着往前走,还是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新品,她思索良久。在她认知里,与玉结缘,无论方寸,只凭内心。于是,凭着自己当时已积累了十几年的雕玉技艺和创新理念,她就地取材,巧妙地将优秀传统文化一刀刀地刻入本土玉石中,随着《文明之源》《千古一谜·秦俑情》《行走的故乡》等一系列作品面世,她硬是在雕琢鸳鸯玉的广阔空间里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7月19日下午,奔流新闻记者在尹丽珺工作室摆件柜里看到,嵌着银丝的薄胎鸳鸯玉《团花嵌丝盘》大气美观;瓶身效果来源于大地湾彩陶瓶造型的玉摆件《行走的故乡》,头部、底部以及内心太极图均由鸳鸯玉雕琢而成,太极图周围则用金银错工艺镶嵌代表天水的“≡”卦和水卦。除此之外,用高分子树脂雕刻的瓶身腹部,则装入了“天水的水”和“天水的土”。尹丽珺说,当时创作的初衷,就是想把天水的石头和天水的山山水水融在一起,让活脱脱的作品自己“说话”,向外界去讲述天水故事。

作品《团花嵌丝盘》

作品《跨越五洲的爱》

作品《文明之源》

作品《行走的故乡》

一件体型较大的摆件颇为吸睛。上面部分是伏羲、女娲交尾图,腰身下则设计成大地湾遗址房屋造型,尹丽珺说,该作品原材料仍取自鸳鸯玉,取名为《文明之源》。

作品中,伏羲、女娲手持“规”“矩”,托着“八卦”,下面部分镶嵌着二十四节气图,一眼望去,浓缩着伏羲文化的这件摆件,形式美观之余多了份内容上的厚重,属鸳鸯玉作品制作首创。

尹丽珺指着一款黑白相间的手镯说,该鸳鸯玉作品,玉的表面镶嵌了银丝,手镯中心部分以世界七大洲的地图造型为饰,地图的上方则设计了口衔橄榄枝的七只和平鸽,在地图下方配以海浪纹饰,起名为《跨越五洲的爱》。

奔流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尹丽珺的系列鸳鸯玉作品中,均巧妙地融入了地域特色鲜明且内容多元的文化符号,作品本身的创意和设计均属鸳鸯玉首创。她认为,每一件作品最终能否完美呈现,不仅仅凭借娴熟的工艺,更需要雕刻者独到的设计和构思,为此,她一直在不停思索,不断努力。

多次失败后的最终成功

尹丽珺正在工作中

今年6月,尹丽珺被授予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成了朋友们口中常说的行业“成功人士”。然而,成功背后曾经历了什么,她心知肚明。

尹丽珺是土生土长的天水人,父亲曾经也是一名玉雕艺人,也许是打小耳濡目染的缘故,她对玉石雕刻、荷包制作和剪纸均十分喜爱,且各有所长。年起,她逐渐将爱好变成职业,正式涉足玉雕业。为了学到更多更好的雕刻技艺,她先后去扬州、杭州等地学习海派雕刻和抛光技法,随后又去新疆寻访玉雕大师学艺,并得到名家亲自指点。她在玉雕技艺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名声也渐渐传了出去,回来后,慕名前来找她雕刻或修复玉器的人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两位外地游客的一句话,让她陷入了沉思。

她说,年天水伏羲文化节期间,两名台湾游客走进她的店里,一边挑选玉器一边问她,天水鸳鸯玉除了酒器、茶具和大摆件外,还有其他携带方便且可心的工艺品没有?正是游客不经意间的这句话点醒了她,也间接促使她在雕琢鸳鸯玉的路上往前迈了一大步。

“鸳鸯玉色泽深且单一,因此在设计上主要以镶嵌为主,以提高它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尹丽珺说。

“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在她看来,玉本天然,如若雕刻中匠气太浓、雕琢太过,作品反而会俗。然而反过来说,既要体现玉之美感,又要创新脱俗,也绝非易事。

尹丽珺说,鸳鸯玉不比其他玉石那般柔韧,且质地较软,很难精雕细琢,当时创作《团花嵌丝盘》时,她为了完成薄胎嵌丝工序,先后废掉了11件料。

“在1毫米厚的鸳鸯玉超薄胎体上嵌入0.3毫米的金银丝,那些金丝银线是一点一点敲打进去的,稍不留神,镶金时胎体就破了,整件作品也就废了。”尹丽珺回忆起当时创作的过程,记忆犹新。在经历了数十次的失败后,她终于从下手力道、行刀轻重缓急等雕刻技法中,摸索出传统鸳鸯玉雕刻技法和金银错工艺镶嵌相结合的“鸳鸯玉薄胎嵌丝”新工艺,属鸳鸯玉嵌丝工艺首创,尹丽珺也成为掌握此工艺天水“第一人”。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一直以来,爱迪生这句名言让尹丽珺感触颇深,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也正是应验了这句话,她在玉雕方面取得的成功,是用无数次的失败换来的。

刻刀下一个人的“狂欢”

季羡林说:“如果用一种文化来代表中华文化,这就是玉文化。”这些年来,尹丽珺正是凭着对玉文化的满腔热爱和执着,一点一线细雕细琢,享受着刻刀过后的粉尘飞扬。

“每次进入创作之前,苦思冥想的过程是孤独的;一旦思考成熟开始工作后,工作室除了自己,唯有孤灯作伴。”尹丽珺说起这些年创作过程,笑着说,这个活感觉是刻刀下一个人的“狂欢”,有时大脑中犹如万马奔腾,任由自己信马由缰任意驰骋;有时感觉思绪穿越千年,正与古人促膝长谈,谈古论今。总之,从握上刻刀那一刻起,其中有艰辛,但更多的是快乐,是满足。

她说,创作《文明之源》时,其实当时拿到手的那块鸳鸯玉玉身略有残缺,有人当时问她,放着那么多品相更好的石头不用,为什么偏偏要用一块“残石”呢,她笑着说,玉质本身的瑕疵往往会给予创作者足够的想象空间,同时正是这块玉的残而不废,激发了她大胆设计成就作品的欲望,最终化瑕为瑜。

事实上,尹丽珺将残缺部分作为原石留白,在上面设计了一个甲骨文的“龙”字,两侧的小装饰则设计了卦象“天”卦和“水”卦,以此点明作品的出处。

匠心独运,佳作有成。据介绍,截至目前,尹丽珺的鸳鸯玉雕刻有6项申请了国家专利,许多玉雕作品还获得了国家级和省级大奖。其中,年,在第十四届甘肃省“百花奖”大赛上,玉雕作品《团花嵌丝盘》荣获创作创新一等奖;年,在第五届中国徐州国际文博会—中国“汉博杯”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上,以天水伏羲文化为题材的作品《文明之源》荣获大赛银奖;同年,玉雕作品《千古一谜秦俑情》在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大赛上获得优秀奖;年,鸳鸯玉雕刻错银工艺作品《跨越五洲的爱》在“万众一心、抗击疫情”中国工艺美术数字博物馆展出,并获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颁发的荣誉证书;年10月,玉雕作品《肇启文明》获得甘肃省第十五届“百花奖”创作创新一等奖;雕刻作品《行走的故乡》获得百花奖制作技艺二等奖……年6月,玉雕作品《团花吉祥盘》《仿古带钩》《穿越五洲的爱》《芦荡月夜》代表甘肃玉雕,参加团中央组织的“文创活力”大展。

接受记者采访时,已是高级工艺美术师的尹丽珺盯着自己握刀多年在双手,笑着说,老天似乎格外怜惜她,雕玉20年后,在她眼睛有些花了、颈椎也落下病根的时候,年被甘肃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省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从此成为一名手艺老师,能去给学生们教授玉雕技艺,让非遗文化进入校园接续传承,她心存感恩,无比满足。

“玉”见自己,遇见美好。在玉雕这条路上,尹丽珺常思常新,一直在路上。

文·图·视频丨奔流新闻记者王兰芳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591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