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两头清中间黄,是谁在纵容污染祖国

《祖国》记者韩东起栾綦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甘肃天水、陕西关中平原等22个县(市、区),至渭南市潼关汇入黄河。

渭河源头水质,拍摄地点为渭源县城渭河下游1km处

渭河流域堪称东方文明的启蒙地,从神话故事的伏羲、女娲到中华农耕文明之始祖后稷教民稼穑,从大地湾文化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他们的故事都产生在渭河流域。就是这么一个有着古老历史的河流,如今在它的上游甘肃段却被破坏的满目疮夷,更沦落为非法采砂者的排污天堂。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记者自陕西宝鸡驾车沿渭河而上至渭河源头渭源县,在甘肃境内三百多公里的渭河河道及河岸,坐落着家左右的砂石料场,而超过三分之二的采沙者都将加工河沙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直接排入渭河。在渭源县县城下游1公里处记者看到,渭河水清澈见底,随着沿线商砼站,沙石料场的出现,河水逐渐变得浑浊,当渭河流经天水武山县境内,水质已于黄河无异,出甘肃到陕西宝鸡市城区,水质又变得清澈。

而在渭河沿线区县中,沙石料场最为集中的为天水市武山县,武山县境内48公里渭河以及渭河支流漳河的河道沿岸,有30多个沙石料厂,这些沙石料场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几乎都是全部直接排向渭河,造成县境内河流水质浑浊堪比黄河有过之而无不及。知情者告诉记者,武山县境内的30多个砂石料厂非法占用耕地面积超过0亩,部分已被严重破坏,现存放砂石料更是有数百万立方之多,而存放的成品料及毛料大多数都未按环保要求进行覆盖。河道清淤成为盗采者的“护身符”武山县境内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砂石料厂,武山县水务局戴副局长向记者解释称,由于去年遭受了洪灾,灾后水务局依照县河长办公室指示精神,让渭河沿线各乡镇自行组织清淤工作,而此次清淤中并未有统一设计要求,目前各乡镇上报的参与清淤的企业、个人共13家,这些企业、个人都是政府欠人家钱,从河道清出来的砂石(毛料)是按每立方十块左右的价格卖给他们的,另外,武山县境内还有五家办理了河道采砂许可证的企业,除这18家与水务局有关企业以外,其他都是开采旱沙的,归国土部门管辖。

渭河支流榜沙河与漳河交汇处,榜沙河水清。村民称,漳河水黄的原因是高楼镇有挖沙的。

盗采猖獗监管部门态度暧昧针对武山县境内发生30多家砂石料企业非法占地0余亩,不少耕地被采沙企业开采破坏,武山县自然资源局付喜成副局长称:“虽然这些企业占用耕地从事加工堆放砂石料,但是没办法执法,这些砂石料需要有堆放的地方,我们现在让他清理拉走,他们还会到其他地方去占用土地的,所以只能让他们慢慢自行销售结束才可以,对于何时才能还耕,他们也没有明确时间表,对于非法破坏耕地在地下开采砂石料的企业,这些企业都是支持地方重点工程国道建设的,当然他们也并未给这些企业办理采矿许可证,在长达数年的开采过程中,也没有执法处罚。”当记者提出《矿产资源法》中明确规定,从事采矿的企业必须遵循合法取得资源,持采矿证方能开釆的法律准则,作为管理者,未能严格按照《矿产资源法》规定执法,造成今天盗采猖獗,非法占用耕地严重的现象,是贵局对政策法律理解有偏差还是有地方领导授意,付喜成副局长并未正面回复。

环境督察来了一刀切走后死灰复燃据武山县环境保护局王东明局长介绍,今年中央环境督察组来的前夕,县上由自然资源、水务、环保等部门组成了联合执法队对县境内从事砂石料开采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清除整顿,共关停并拆除设备的砂石料场有27家,而环境督察组走后的这两个月,这些砂石料厂又死灰复燃了,他们现在知道了,会严格执法的。

被盗釆的水资源甘肃中部、东部的定西、天水等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干旱少雨,水资源极度匮乏成为限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该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甘肃省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提出了引洮河水到中部地区的设想,就在这么一个极度缺水的地带,国家耗巨资为当地解决缺水问题的大背景下,武山县境内的30多家沙石料厂多年来从事生产所用水资源都是无偿使用,而且消耗量巨大,据武山县水务局代副局长介绍,他们只给五家企业办理了《取水许可证》,办理取水许可的企业用水每立方缴纳水费0.25元,是按工业用水交费的,而当地的居民用水每立方则为2.8元。近几年来武山县境内从事开采加工石料的企业有30多家,他们的取水排污从未受阻,如此海量的水资源被盗取却无人过问,随意排污更是司空见惯,是盗采国有资源谋利的老板靠山硬?还是官商勾结利益使然,导致武山县相关监管部门对此现象熟视无睹听之任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武山县缘何竟被某些部门置若罔闻?本刊将继续予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374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