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将斥资10亿打造三峡智谷引资搭桥

巫山在大数据智能化方面有大动作!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获悉,巫山县政府与香港上市公司、中国产业地产前五强的亿达中国达成协议,拟在巫山投资10亿元,建设“三峡智谷云上巫山”智能化应用及“长江之巅三峡智谷科技生态城”。

项目为何选择巫山?对巫山的发展有何意义?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为你揭秘背后的故事。

拟投资10亿,打造“三峡智谷”

这项拟投资10亿元的项目共分为两期。

项目第一期名为“三峡智谷云上巫山”智能化应用,拟投资3亿元人民币(第一阶段投资1.2亿元,第二阶段投资1.8亿元),完成“1+1+N”智能化应用基础建设,建立大数据中心,并落地一系列智能化应用,全面助推巫山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

届时,将成立混合所有制平台型公司,采用PPP建设模式,建设一个统一、开放、共享的巫山智能化应用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同时进行N个智能化应用场景建设,如:“智慧城市管理”、“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等。

项目第二期名为“长江之巅三峡智谷科技生态城”,拟投资7亿元人民币,在项目一期智能化应用建设基础上,在县城附近合适区域选址亩左右,其中产业用地和产业配套(含商业、居住、教育、医疗等)用地面积拟按照相应比例进行开发。

“二期实质上是一个迷你版的县域产城融合项目,我们也在做一些尝试,希望创新和探索出一条县域经济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转型发展之路。”有关负责人表示,二期项目将打造全国县域经济中以高端生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力争成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示范标杆。

秉承产业生态圈的理念,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为抓手,全面融合县域主导产业,打造更加智能化的符合巫山全域旅游产业,巫山1+3特色产业,以及具备可复制的县域大数据人工智能服务产业等,集聚一定规模的科技企业主体,打造长江之巅三峡智谷科技生态城。

大数据、智能化为产业赋能

“三峡智谷”究竟能给巫山带来什么?

有关负责人表示,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不仅是高大上的,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以“智慧旅游”为例,巫山目前已经能够实现短信提醒、网上排队、在线查询景区流量等功能,算是智慧旅游的1.0版。

接下来,“三峡智谷”将打造智慧旅游2.0版,在大数据、智能化的运用方面更加精细、深入,不仅是“你来了方便你”,甚至可以进行大数据分析,例如:为何来巫山(旅游)、兴趣点是啥子、有哪些亮点或不足……都可以进行一个很好的反馈,为巫山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做精准画像和决策参考。

“智”有两项核心功能,第一项是“洞察”,就是对过去进行总结,还原最接近真实的情况;第二项是预测,为未来的持续改善提供决策支持。智能化应用不仅体现在智慧旅游方面,在农业、自然资源、医疗、教育、城市管理等方面,都有相应的应用。以巫山脆李为例,可以依托大数据智能化锁定客户的“订单式需求”,节约在物流、推广方面的成本,为百姓增收,为产业赋能。

年高考巫山理科第三名牵线搭桥

如此大手笔地推广大数据智能化,在重庆29个主城以外的区县中,当属少见。为何偏偏选择了巫山?

这个问题,要从为此项目牵线搭桥的向国春说起。

今年42岁的向国春出生于巫山县龙溪镇,还是年高考的巫山理科第三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当时叫“哈军工”),在方正、联想、IBM、戴尔、NEC等多家全球强企业均担任过区域高管,现担任香港上市公司、中国产业地产前五强亿达中国重庆区域负责人。

这些年来,向国春一直致力于推广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他不但是重庆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客座专家讲师,连重庆市首个大数据PPP项目,也是他带队做的顶层设计,在行业内有不俗的影响力和亮眼表现。

向国春坦言,项目选择巫山,并被巫山所选择,这里面既有自己的家乡情怀,也离不开巫山各级政府部门以及亿达中国集团领导们(民营企业强)的支持,一路走来,各方都拿出了足够的诚意。

“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巫山地理略显偏远,与高科技距离就更遥远,我却不这么认为。”向国春介绍,在重庆所有的县级行政区划中,巫山是唯一一个即将“水陆空铁”齐备的区域性交通枢纽,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从物理空间上打开了巫山对外合作和改革开放的格局,而“三峡智谷”就是要让巫山更加自信开放地拥抱先进科技,让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不再仅仅是主城核心区的舞台。

向国春的父亲是万州知青,母亲是巫山人,他在巫山出生并成长、上学,一直到19岁离开巫山(读大学),是巫峡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他,无论走到哪里,他的根都在巫山,“过年总要回乡。”所幸,向国春此后的工作区域大多时候也主要在重庆,对重庆,尤其是对巫山,他自然有很深厚的感情。

同时,在向国春的眼中,巫山是一座具有文化底蕴的城市,这文化底蕴既有伟人诗中的“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之景,也有一个个游走他乡却心系家乡发展的巫峡儿女的厚道耿直、锐意进取。

人物专访

曾心力交瘁但收获鼓励与支持

作为众多心系家乡巫峡儿女中的一员,向国春用自己的行动和经历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近一年时间里,向国春带着项目方案,或单独一人或带领团队一起,单边需要开车余公里,历时5个多小时,从主城来到巫山,接洽有关方面。这样的大项目,没有巫山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根本是无法想象的。

向国春告诉记者,目前拟投资的10亿元中,其中有3亿元基本锁定由一家全球强企业领投,并积极探讨在巫山县成立全国首家县域《人工智能融合创新研究院》,将巫山项目当作试点,力争最终打造出巫山模式向全国推广。对于巫山而言,有了这样的投资,不但极大改善巫山的高科技应用水平,为产业赋能,为老百姓的生活添彩,更有机会实实在在地抓住历史机遇打造一个大数据产业领跑同级城市。

巫山有关负责人也很很欢迎和重视,跟向国春不断地讨论、沟通,毕竟这是一件大事,关系到很多资源的协调,关系到产业的发展。

而且,巫山地理位置上确实处于渝东北最远端,要建立大数据智能化基地(三峡智谷),最迫切需要的是人才?凭什么去吸引到如此之众的专业人才?说实话,这是第一大现实的问题。

是否就像诸多旁观者所说的不切实际?向国春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实际上,这些高精尖人才也许不用长驻巫山,但是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却为巫山所用,通过远程数据和视频等,建立深入联系。甚至他们的劳动关系、缴纳的税费都可以增加巫山的财政收入。”

向国春作了一个统计,他为接洽项目专门跑巫山十五六趟(往返重庆、巫山为一趟),接洽县委、县政府、职能部门的有关负责人,为方便主要是自驾方式,每个月“至少一趟,有时两三趟”,行程近1.5万公里。有时候,如果双方都方便,也会选择在重庆见面。

他印象深的故事有很多,有一次,他和县长约好见面,都趁下午赶回巫山,各自事务繁忙,到晚上9点彼此才见上面,“我们俩都没来得及吃晚饭,饿着谈了半个多小时。抛开谈的内容,我觉得我们俩都拿出了足够的诚意。”

项目持续了一年多,也有感到困难和疲惫的时候,“特别是今年有一段时间,我已经开始觉得很疲惫了,甚至已经抱着最坏的心态去……”向国春说,在这种时候,他偶尔会觉得这项目成了自己的执念,一种“单相思”,总觉得无处述说自个儿的心声。

在跟发改委的一位负责人洽谈中,也许是他不小心透露了这种苗头,对方鼓励他,说不光发改委,县里其他有关部门甚至县领导都很重视这个项目,并讲了很多政府实打实为之付出的努力,让向国春心里暖暖的,又迅速满血复活,继续为之努力奔忙。

事实上,巫山县委、政府及各部门的负责人也为之作了很多调研,以确保决策的严谨和科学,并做了多方的比较和筛选——4月,县长带队到亿达中国在武汉的产城融合项目实地调研考察,县长给出了极富洞察力的指导意见,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项目指出了正确方向;7月中旬,一位分管副县长专程带队到贵州考察,贵州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的发展也触动了这位副县长,考察归来与向国春在重庆洽谈了一番,为项目的落地领导们也在不断加大支持力度。

目前,该项目的各项有关事宜,正在有序推进之中。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张旭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94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