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台美术馆或会变成一种风景的代名词

近日,武汉琴台美术馆完成工程质量竣工验收,整体面貌得以呈现。记者独家连线专访琴台美术馆设计者、著名建筑师柳亦春,听他讲述琴台美术馆建筑设计背后的故事、他与武汉的特殊情缘,以及他对建筑与城市、建筑与文化的所思所想。

柳亦春,53岁,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琴台美术馆的黄昏’或许会变成一种风景的代名词。”和翘首以盼的武汉市民一样,建筑师本人同样流露出他对这座美术馆的期待与遐想。

选址在月湖畔

形成文化场馆集聚效应

琴台美术馆外形似连绵起伏的山丘,屋面由一道道“梯田”构筑而成。记者任勇摄

最近几年,因琴台美术馆项目,柳亦春频繁往返于沪汉之间。他多了个习惯,每回来武汉,都会吃一碗热干面。“我一般是早7点多乘高铁,到汉口站是中午,去工地食堂午餐,下午开会和看工地,然后傍晚去机场,吃一碗热干面,上飞机回上海。”

在这次专访中,我们首次得知柳亦春的籍贯是武汉新洲。柳亦春说,尽管他没有在武汉长期生活过,但祖辈、父辈都曾在这座城市生活多年,父亲年近八旬乡音仍能脱口而出,虽身在山东,故土终难忘,这都让他对武汉这座城市多了别样的亲切之感。

长江日报:从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到雅昌(上海)艺术中心、艺仓美术馆,近年来,你设计了不少美术馆等公共建筑,你特别钟爱艺术吗?你是如何与武汉琴台美术馆结缘的?

柳亦春:建筑本身就是一个跟艺术特别相关的学科。年起,我在上海设计一些艺术家的工作室,开始有意识地对当代艺术做了一个系统性的了解。

随后,在龙美术馆的设计中,我把自己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融入建筑设计,同时,将龙美术馆所处的黄浦江边的工业遗迹、城市历史记忆浓缩其间。

美术馆的建成引起了比较大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11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