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故乡发现美书写美传播美
前言:近来,我忽然萌生了写一写武乡一中老校长武山春同志的心思,这缘由起于11月23日我在上北漳村参加村里举办纪念当年中共北方局党校驻村迄今80周年大型朗诵活动时,我在偶尔邂逅的交谈中了解到,“悠悠朗读”团队的成员之一武丽教师就是武校长的女儿。这些年来,我供职于武乡县教科局史志资料汇编业务,对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生平业绩经常予以整理编辑,使之载入史册。但我对武山春校长的生平比较陌生,甚至连其生平大致轮廓也很模糊,因为我于年山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毕业分配回武乡一中高一年级执教的时间很短暂,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就匆匆离开了。而当时正是武山春同志在武乡一中校长上任伊始的时候。好在武乡一中退休老教师郝文科曾是武校长的知情教职工兼好友,过从甚密。于是,我抽空采访了郝老师,便有了这些关于武山春同志生平的传记文字。
---李仲明
师长的追思——关于武乡一中老校长武山春同志的
生前留踪追寻与生平记忆碎片
李仲明
三、登上讲台执教,以及后来乡镇联区校长和教育局副局长的任上。
本来,山春是年沁师毕业的,他们这一67届毕业生应该是68年分配工作,但推迟了一年才分配工作。延至年山春被分配到家乡的城南完小任教。当了一名小学教师。这是他初涉社会踏上工作工作岗位的人生历程起点。当年正在城南完小上学的李子明,正是山春执教的六年级学生。可以说李子明是山春刚教书时的学生。也可以说是山春的‘开门弟子。若干年后,李子明也选择了像他走上了登台执教的教师岗位。据他退休后从辽宁省锦州撰文深情回忆,我们获知了一些山春初涉教师职业在城南完小的珍贵信息,当年的情景一幕幕闪回出来,李子明这样提到新教师武山春的初次映入学生们的眼帘:
“年(注:李子明老师文中提到的这个年代与郝文科教师的回忆略有出入,李子明老师时隔五十多年后的回忆可能记得并不准确。我们认为郝文科、李忠堂、魏焕兰等老同志的回忆比较准确一些)冬学期,城南完小调来一位新老师,接手了我们的班主任。他,就是武山春老师。”
学生对当年老师的印象记忆犹新:
“武老师,个头不算高,穿着也很朴素。两条浓黑的眉毛,不怒自威。说话干八二脆(直截了当),从不拖泥带水。我们那时已经是六年级了,班里头十七八岁的学生也不在少数。有些男生的个子,比武老师还要高出不少。同学们在私下里曾这样议论他:“听说他是从沁县师范刚毕业的,就是这么一个小个子的老师,他还能管得住咱们这伙乱将?那时候,我们根本没有正式的语文课本。老师们就是从《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诗词》,或从《毛主席著作选读~乙种本》中,或从报纸上选取内容来教我们的。”
那么,新教师又是如何登上讲台给学生讲课呢,李子明这样娓娓道来:
“武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语文课,是学习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他先给我们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毛主席青少年时代,在长沙师范、师范附小的求学、教学经历,以及毛主席所参与的社会实践。接着,再讲解每一句的含义,然后带领我们诵读作品————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
李子明以一种少年般青涩的目光这样评价新教师:“他那深入浅出的讲解,抑扬顿挫的诵读,声情并茂的姿态,都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一节课上下来,同学们无不啧啧称赞,都庆幸自己遇上了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不由得对武老师心悦诚服,肃然起敬。那些原本计划“试试老师软硬”的“捣蛋鬼”,也“安安生生”(规规矩矩)的了。武老师,就是利用这么一节课,利用自己的“学富五车”,仅仅一个回合,就把一伙“乱将”降服了,彻底地降服了,降服得他们俯首帖耳!武老师也就自然而然地坐稳了“江山”。
这位新教师很注重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
“那时,正是各省(市、区)革命委员会成立的时期,各地都要向党中央、毛主席发《致敬电》。武老师,选取甘肃省的致敬电,抄写在黑板上,让我们抄在笔记本上。我现在还记得有这么一句,“以祁连山森林作笔,用青海湖水当墨,也写不尽甘肃人民对党和毛主席的深厚感情。”他还选取有关段落,让我们背下来。并利用了几节课时间,对其中涉及到的“腊子口天险”、“哈达铺灯光”、“会宁城会师”、“祁连山西征”等内容,作了详尽的解释。加上补述“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雪山草地”等内容,那就等于是,给我们介绍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壮举,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热爱伟大的党、热爱伟大的领袖、热爱伟大的人民军队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丰富了同学们历史、人文、地理诸方面的知识。”
紧扣那个特殊年代的社会风云,新教师融时代性与文体活动于一炉,将同学们的文娱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年夏秋之交,为了制止广西、陕西等地的大规模武斗事件,保护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恢复正常社会秩序,中央颁布了“七三”、“七二四”布告。我们城南完小,也和其它兄弟学校一道,编排了文艺节目,走村串户,进行宣传。武老师除了编节目歌词,教我们唱歌,还手把手地教我们表演动作,教我们敲锣鼓乐器,还给我们“雕眉画眼”(化妆),忙得那可真是不亦乐乎!到现在,我还能回忆起当时的那几个节目名称,以及歌词内容。”
当年新教师排演的节目时隔多年了,李子明仍然津津乐道节目的内容在脑海里清晰异常:
“《七三七二四布告好得很》:七三七二四布告好得很,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来批准。无产阶级革命派坚决照办,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要步步紧跟。……
《社会主义好》: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河深海深不如阶级友爱深。……
《山东柳琴~四个老汉学“毛选”》、《三句半~战天斗地学大寨》《快板~狠斗“私字一闪念”》。”
毕业惜别的时候,新教师给学生们留下了一生都难以忘怀的深深印象:
“我们的武老师,不仅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文化知识的传授,还特别重视对同学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他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低调、谦虚,切不可目空一切,自高自大;做事,要踏实本分,切不可自不量力,虎头蛇尾。我们毕业离校时,他还把这样的警句,分享给我们————谷穗长得很饱满,头却垂得很低;毛毛狗又小又瘪,却摇头晃脑,洋洋得意。”
在该文的最后,李子明深情地抒写了自己对恩师山春老师的无限感恩之情,终身受益匪浅:
“整整五十二年了,武老师赠赐的这一句“金玉良言”,我从没忘记过。他让我们领悟了为人处事的真谛,一生中真是获益匪浅。”
话又说回来。也就是在当年的城南完小,山春执教时遇到了同乡(当时都属城关公社,山春是段村的,文科是下城村的)的郝文科教员。郝文科老师和这位新来的教师同住一间房室,郝教员比山春年长好几岁,他俩其实并不是同一茬的同窗同学,但彼此相处的很融洽,很快到了推心置腹、无话不谈的知心友朋。代课的余暇,山春向文科闲谈了自己家庭的贫寒以及吃过的苦楚,文科老师对山春童年时代的贫困生活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并对其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也有了共鸣。在山春的眼里,文科教员自然是一个能理解自己的可敬长者,他俩互相共勉,一同辛勤执教,彼此都留给对方极好的印象。谁能想到,若干年之后,命运之神又让文科与山春又在武乡一中相逢共事,这自然是后话了。
据文科老师回忆,山春在城南完小代课的时间约有半年
的时光。因为当时“文革”中,全国山河一派红,是“红海洋”的世界,时兴工宣队进驻学校,学毛著和毛泽东思想宣传与讲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毛著里的《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等“老三篇”成为讲用必读的篇目,武乡县文教局负责人陈首年很赏识并推广蟠龙山区“红孩子”毛泽东文艺宣传队,这些“红孩子”宣传队继承蟠龙“抗大”学员当年篝火露天野营拉练的传统,排练节目,载歌载舞,异常活跃,巡回演出,轰动一时,被全县各地捧为“样板”。山春这时从城南完小抽调到武乡县党校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工作。当时王仲祥同志是该宣传队的实际负责人。可以想见,山春在沁师时培养了自己的登台演讲兴趣,并具有了这方面的特长,他本人又比较活跃,讲用(当时叫毛选的活学活用)的演说很优秀,谈锋甚健,语惊四座,雄辩力极强,富有感召力量,再加上仪表堂堂,自然便脱颖而出,成了武乡党校最需要的遴选出来的合适讲用教员而抽调来党校。
山春在党校的工作时间大约有2年。这时候,“7.13”林彪事件的发生了,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破产,全国“夺权”武斗狂潮渐趋缓和。随之各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这样,70年代山春在党校的毛泽东思想宣传活动由于当时政治形势任务的变化暂时告了一个段落。这时,山春又有了新的工作岗位。文教主管部门很珍惜人才,让他到了县城的东方红二分校代课。(即后来的武乡二中的前身)
时间大约是年至年之间。那个时候,即使是假期,全县中小学教师也不让歇息,总是被要求自带铺盖和伙食费整天集中在县城大礼堂或城小统一参加思想政治学习。谁如果未参加,都要受到严厉批评。
在东方红二分校,山春代的是初中班的语文。以他的工作能力,可能还兼着班主任。当时东方红二分校的校长是杜竹山。如果我们揣测不错的话,也许大概是在这段时期吧,山春与离城关公社很近的曹村公社枣林大队深泽滩的一位姑娘相识,彼此互相倾慕,渐渐产生了感情,不久,他们就结婚了。婚后,山春把一切家务都交给自己贤惠的妻子,一心扑在工作上,顾不上家里的生活琐事,这位贤惠的妻子辅助丈夫,井井有条操持家务,让丈夫心无旁骛地致力外面的工作。作为爱情的结晶,他们夫妇共育了二女二男。那时候,也算是个孩子们不少的家庭吧。
人生的早春是多么明媚啊。
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人,就像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正是处在血气方刚、奋发有为的人生之春。年7月,山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组织上培养起来的文教战线储备干部,越来越得到党组织的器重。继校长杜竹山之后,山春成了东方红二分校新一任年青的校长,接替了杜竹山的校长职位。
这个时期,忠堂从乡下学校调到教育局办公室,他当然知道山春在县城东方红二分校任校长。两人来往日益密切。有空就互到对方的单位谈笑风生,互诉衷肠。那时候,教育局局长是李金虎同志。当时教育局有“三李”的调侃(即李金虎、李炳仁、李一峰,都是工作上雷厉风行的人,工作能力特强,备受教育系统瞩目)。遇上全县教师们大集训,教育局局长李金虎任集训大队长,山春任副大队长。文教系统党组织越来越看好山春的政治前途,相继委以重任:
----年10月,山春调任上司学区联区校长。
----年底,山春调任城关学区联区校长,同时兼任上司学区联区校长。即“一肩挑”两个学区联区校长之职。这在历任联区校长中并不多见。
----年5月,山春晋升为武乡县教育局副局长。
让我们把行进的时间回溯一下。70年代末80年代初,“四人帮”垮台后,“文革”结束了。邓小平复出,正本清源,把乱反正。“文革”中取消的“高考”制度又恢复了。新时期80年代的中国,邓提出党的干部队伍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的要求,年至年间,山春顺应新时期干部队伍知识化的潮流,率先垂范,积极进修,坚持学习,经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山西省教育学院中文专业专科毕业证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揭开了新时期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火红岁月。祖国各地犹如经历了严冬后的初春,百废待兴,各项事业万象更新,云蒸霞蔚,欣欣向荣。“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山春成了武乡县教育系统独挡一方面工作的分管领导。期间,适逢全国烟台“右派”冤假错案平反“摘帽”会议的召开,之后各地纠正“极左”错误路线工作得到了贯彻落实。新时期科学的春天到来了。“极左”的禁锢枷锁打开了,一切昔日的坚冰都解冻了,农村“人民公社”废除了,恢复了乡镇政府的建置。土地下放,家庭联产承包。山春在上司学区、城关学区联区的任上尽职尽责落实执行党的知识分子平反“摘帽”、恢复名誉政策。需要指出,这个期间,山春在城关学区当联区校长,负责学区的教育教学全面领导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平反政策,亲自过问,抱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对一位叫郝云峰老师坚决予以摘去“右派”帽子,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安排教学工作。使这位多年蒙冤受屈的人民教师有了施展自己才华的场所。同时,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撤销所在乡镇50年代以来一直普及的九年制高中,保留下初中和小学(幼儿园)。在自己所负责的学区内为实现农村“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简称“双基”)以及改善办学条件等艰巨任务作了不懈的努力,工作成绩显著,受到上级的多次表彰。
这时期,山春的好友忠堂、天宝也都相继从教育部门改行从政了,忠堂进了公安部门,负责全县侦破预审工作;天宝进了县民政部门。山春作为肩挑两个联区总负责人,工作6年后,调到教育局副局长的职位上。这时,随着国家教学科研机专业技术人员陆续构恢复了职称制度,在山春副局长分管的全县中小学教研、师训、考务......等职责中,继续狠抓“双基”以及改善办学条件,还兼任全县小学教师职称评审领导组负责人。统筹全县小学教师职称数额的布局编制。而且这也是一个知识学术含金量很高的权威头衔。
旧日的亲友、教过的学生们闻知山春回到教育局,常来看望他,和他座谈。年远在辽宁锦州居住的退休老教师、当年山春在城南完小交过的学生李子明深情地撰文写道:“有时会在县城街上遇到,他总是满面微笑,问长问短,十分亲切。记得有那么一次,我有事到教育局找武老师。有个人就调侃说:“武局长,这是你甚亲戚了,看着可着近了?”武老师回应他:“你觉得亲戚就着近?这是我的学生,并且是我刚教书时的学生。也可以说是我的‘开门弟子’。你说,能不着近?……”
师生间的情谊多么醇厚啊,宛如那甘冽的竹叶青佳酿一般芬芳......
源自武乡一中退休老教师郝文科等几位老同志的原始述写备忘录
(执笔记录人:武乡县教科局教科史料责任编辑李仲明)
作者简介:李仲明,年7月3月出生于故城镇邵渠村。年山西师大政治教育系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参加工作后曾当过教师,记者与编辑等,业余喜游历和看书与闲聊。目前,供职于县教科局从事教科史料与年鉴的整理及汇编。
编辑:采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