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燃灯者人民资讯

「本文来源:兰州晨报」

有一种付出叫默默耕耘,有一种情怀叫一生坚守。

37年来,无论是以前有多名学生,还是现在只剩下1名学生,武山县乡村教师赵元顺选择在大山深处教学岗位上默默坚守的决心一直未动摇。当初20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如今已成为孩子们眼中头发花白的“赵爷爷”,岁月更迭,变的是他的容颜,不变的是他对乡村教育的执着与追求,以及对山里孩子永不改变的爱与期望。

开学了,只剩下一名学生的学校

今秋开学已近两周,与大多数中小学传出的琅琅读书声不同的是,9月6日,记者前往武山县桦林镇包门小学朱湾教学点采访时发现,这里的教室里空无一人,校园里四下寂静无声,只有校长赵元顺一人独自坚守。

“此前全校有3名学生,今秋开学后,本该4年级升5年级的两名女生转学了,剩下1名3年级的女生点点(化名)因先天性疾病复发正在休养,差不多11月份才能返校。”说起这些,赵元顺不经意间透露出无奈。

校园里,几株冠如伞状般四周垂开的绿植树叶葳蕤,树下草木生长茂盛,一侧的园子里西红柿绿中偏红,或挂在藤蔓上,或“匍匐”脚下。校门口,两块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需求的温馨提示牌分立两边,校园内外干净整洁,环境雅致。

走进教室,整间教室摆放着一张讲桌、两张单人课桌,空出来的地方则摆着图书、体育教学用具和娱乐玩具。一早被擦拭过的课桌上一尘不染,无论是墙面上的绘画装饰还是教室摆件,与其他普通学校无二甚至更好,但没有“小主人”的教室,了无活力且过于孤寂。

记者在教师办公室看到,课程表、学校教学安排一应俱全。早上到校后打扫完卫生的赵元顺坐在办公桌前,一页页翻着自己曾经给学生写的范文,一张张生龙活虎的脸庞以及师生围在一起辅导作业的画面,不由得一一在眼前浮现,恍如昨日。

“哪怕目前只剩下惟一一名学生还在请病假,只要她还是我的学生,我就不会丢下她,也会一如既往地备课,该开的课程一门都不落,竭尽所能给予她爱的陪伴。”赵元顺说。

8月31日是包门小学开学的日子。赵元顺早早来到教学点,给学校消毒、打扫卫生,着手开学前的一切准备工作。9月1日,伴着手机里嘹亮的《国歌》声,他边唱边独自升起国旗,开始了没有学生的教学工作,耐心等候小点点返校报到。

37载坚守,为了大山里的孩子

眼前的赵元顺头发花白、精神矍铄,在这所学校任教33年。

年9月,时年22岁的赵元顺成为桦林镇包门小学一名代课教师。那时候小学都是5年制,赵元顺刚开始几年一直担任5年级“包班”。所谓“包班”,就是一名教师语、数、音、体、美等都得授课,一天最少上6节课,而那时包门小学全校1至5年级共有约名学生,赵元顺带的班考试成绩名列前茅。

年,赵元顺被调到距离包门小学10多公里外的朱湾小学。刚到朱湾时,学校包括他在内有6名教师、90多名学生。年至年,他担任学校教导主任。年,经考评合格,他由代课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年9月至7年7月,他担任朱湾小学校长,在这期间,朱湾村附近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小学学生最多时有多名。

“学生多老师少,老师基本都‘包班’,有的甚至包复式班,教一、六年级或二、五年级在所难免。”赵元顺说。

7年至年,他不再担任校长,但该上的课一节不落。学校迎来送往的每一个晨曦霜露、落日余晖,都留下了他孜孜不倦的身影。时光流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间,他一步步见证了朱湾小学生源逐渐由“丰”到“枯”的自然过程。随着生源减少,按照教育布局规划,桦林学区朱湾小学开始更名为包门小学朱湾教学点。年,他再次担任该校校长时,学校只剩下7名学生。截至目前,4名正常升入初中,其余3名中2名转学,1名请了病假。

有人说,乡村教师是大山深处的燃灯者,被称为农村教育“活的灵魂”,同时也是农村孩子看外面世界的“第一面镜子”。这话在赵元顺听来,再贴切不过。他说,就好比灌浆期的小麦,只有阳光充足才能颗粒饱满一样,孩子们能否从小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第一粒纽扣扣得对与错,直接影响到他们价值观的形成。教师能做的,就是陪伴孩子成长,点亮他们的梦想,用双手和智慧托起大山的希望。

退休后,学校有需要他仍会坚守

明年5月,年满60岁的赵元顺就要退休了。看着眼前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他难免有些不舍、有些牵挂。

“这所学校是4年建成的,里面每一株树、每一棵草都是我用自行车驮来慢慢栽上的,感情深厚。”赵元顺说。

这些年来,在赵元顺眼中,每一名学生都和自己的孩子一样,他愿意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做游戏;愿意陪着他们一起上学、回家,同时更愿意陪伴他们成长。“守着孩子们,心里踏实!”他说。

“这些年,教过的村里娃考上大学的很多,有的还读了研,看着他们一个个有了好去处,打心眼里高兴。”默默坚守37载,先后教育了大山深处两代人。看着大山里的孩子一个个接受教育,走出大山,奉献社会,赵元顺感到无比自豪。

赵元顺说,今年教师节可能是他从教生涯里最后一个节日了。他表示,即便明年退休了,如果学校需要、孩子需要,他还会坚守在山里,能看见孩子每天上学、放学,是他这一生最幸福的事。

文/图掌上兰州·兰州晨报首席记者王兰芳-09-:00:00:0哪怕只剩一名学生,该开的课一门也不落——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174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