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甘肃读懂汉代凉州刺史部陕西法制

来源:新甘肃

读懂汉代凉州刺史部

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汪受宽

清康熙六年(年),陕甘分治,沿用多年的陕西右布政使司更名为巩昌布政使司,随后更名为甘肃布政使司,并迁往兰州,甘肃正式成为一个行省。此前历史上,作为省级政区名的甘肃并不存在。但近代甘肃的疆域却是两千年前初步形成的,其标志就是汉代凉州刺史部。

西汉十三州刺史部的设立

汉武帝时期,随着疆土不断开拓,陆续设置新郡,至太初元年(前年)全国总计有个郡、国。为了加强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保证皇朝政令的贯彻执行,以及对郡国大吏的监督,元封五年(前年),汉武帝将全国除长安周围的司隶部外,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刺史部十三州,每部各设一名刺史,专事定期巡察,纠劾郡守。刺史的秩奉为六百石,与郡丞或中等县县令相同,但其职卑权重。刺史巡察郡国本以六条诏书为限,以后监察范围不断扩大,凡部内朝廷命官都在督刺之列,还有受理冤狱、选举与劾奏权力,地方政绩如何,主要凭州刺史每年回京师上奏,郡守对州刺史多敬而畏之,州刺史逐渐干预地方行政,积久成制,也就变成郡以上的一级地方行政长官了。

西汉十三刺史部的名称多数是参照先秦地理学家依全国山川形势设想的地理区划——“九州”,稍加改动而成的,它们是:冀州(察今河北中南部诸郡)、兖州(察今山东西部及河南东部诸郡)、豫州(察今河南中南部及安徽北部诸郡)、青州(察今山东北部及河北东南部诸郡)、徐州(察今山东南部及江苏江北诸郡)、荆州(察今湖北、湖南、河南西南及贵州东部诸郡)、扬州(察今江苏南部、安徽中南部、浙江、福建、江西诸郡)、幽州(察今河北北部、京、津、辽宁、朝鲜北部诸郡)、并州(察今山西及内蒙古中部诸郡)、益州(察今陕南、四川大部、贵州、云南北中部诸郡)、凉州、交趾(察今广东、广西、越南诸郡)、朔方(察今陕北、甘肃庆阳及宁夏、内蒙古西部诸郡)等十三刺史部。十三部中不少部称某州,人们便习惯称一部为一州。

受朝廷最高监察官御史大夫领导的十三位州刺史,是朝廷垂直下派的监察全国各地一级地方政区——郡的官员。州刺史有固定的驻所,平时在驻所办公,处理所察诸郡的有关违规事件。每年秋分(八月)就要乘驿传公车到所属郡国巡视,郡国各自派遣一位史(秘书之类的吏)到郡国的边界迎接,引领安顿,协助进行巡察活动。年终时,州刺史到京师向朝廷报告监察诸郡情况。州刺史从六个方面检查和省察郡国:一是整治地方豪强的不法行为;二是查处郡守背公向私,贪利敛财;三是查处郡守刑罚不公,任情刑赏,刻剥百姓,引起众怒;四是郡守用人不公,蔽贤宠顽;五是郡守子弟依仗权势谋取私利;六是郡守阿附豪强,收受贿赂,违背行政公正。州刺史还负有地方治安及救灾之责。

可以看出,州刺史监督的对象主要是郡守这位二千石官员。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和汉哀帝元寿二年(前1年),两度增刺史秩为二千石,并改名为州牧,东汉初又改回称刺史。

汉代凉州刺史部所察诸郡

凉州刺史部是汉代十三州刺史部之一,系汉武帝时以古雍州西部设置,“以其地处西方,常寒凉”,故名凉州。《续汉书·郡国志》言,凉州刺史治所在陇县,即今张家川县张家川镇。但《三国志》中有建安十七年“马超围凉州刺史韦康于冀”的记载,证东汉凉州刺史曾治冀县,即今甘谷县城关镇附近。可以说,两汉凉州刺史曾以陇县和冀县为其治所。

河西走廊对控制西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国家安全有着极重要的地位,为加强对河西地区的控制,东汉献帝兴平元年(年),因河西诸郡距凉州治所太远,而分凉州河西诸郡为雍州。建安十八年(年),将凉州部与司隶部合并称雍州,以至“自三辅拒西域,皆属雍州。”汉献帝延康元年(年),刚刚即魏王位的曹丕,以汉献帝名义将雍州之陇右地区析为秦州,河西地区析为凉州,自此以后,始以姑臧(今武威凉州区)为凉州治所。

汉代凉州刺史部所监郡数,历代说法不一。如北宋官修《太平寰宇记》认定西汉凉州部监辖陇西、北地、天水、武都、武威、张掖、酒泉、安定、敦煌、金城十郡,而宋吕祖谦则认为“凉州刺史部:陇西、金城(昭帝置)、天水、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安定、北地,凡九郡”,其关键分歧为武都郡归属益州还是凉州。

武都郡在东汉属凉州有明确记载,但班固《汉书·地理志》对西汉凉州刺史所察郡的记载却不清楚。原来,《汉志》在介绍各郡(国)时,照例都在郡国名下自注其所属何州(即刺史部),如“江夏郡,高帝置。属荆州。”而该书武都、陇西、金城、天水、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安定、北地等郡下却缺佚了其所属何州的自注文字。本人撰有《西汉武都郡属凉州刺史部辨》,从《汉书·地理志》相关自注佚文的考察及社会、经济、民族和政治控制分析,西汉武都郡当属凉州刺史部,为不少学界人士认可。另外,西汉元始四年(4年)秉政的王莽改分天下为12州,将朔方刺史部并入凉州刺史部,原为朔方部所察之北地郡并归凉州部所察。同时,诱使卑禾羌首领良愿献地称臣,在当地设西海郡,治龙夷(今青海省海晏县三角城)。西海郡随着新莽政权的败亡而终结,存续时间仅有19年。

西汉凉州刺史部所察10郡之中,陇西、北地二郡系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年)和三十五年(前年)所设;汉武帝元鼎三年(前年)从北地郡分设安定郡,从陇西郡中分设天水郡。元鼎六年(前年),在河西走廊新设酒泉郡、张掖郡,在广汉郡(治今四川梓橦)西部的白马氐人居住区新设武都郡。后元元年(前88年)从酒泉郡中分设敦煌郡。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取天水、陇西、张掖各二县设金城郡。汉宣帝地节年间(前69~前66年),析张掖郡地置武威郡。

东汉初年,因长期战乱,各郡县人口大减,今甘肃境内的郡县略有调整,已经演绎为一级行政机构的凉州刺史部辖12郡国,即陇西、汉阳、武都、金城、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郡、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其中,汉阳郡系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更天水郡名而成。

总之,两汉时期的凉州刺史部所监察郡,大体是除甘南大部之外的今甘肃全境及青海东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近代甘肃省的疆域基本成型,或者说奠定了甘肃作为一级政区的基础。

两汉凉州刺史部所察诸郡概况

东汉,张掖郡户人,下辖8县,撤西汉之显美、居延二县;酒泉郡户缺人数,下辖9县,西汉之禄福更名福禄县,表是更名麦是县,池头更名沙头县,绥弥更名安弥,乾齐更名福寿县;敦煌郡户人,下辖6县,西汉渊泉更名拼泉县;金城郡户人,下辖10县,原有之枹罕、白石、河关3县划归陇西郡;东汉献帝建安年间,曾从金城郡划出临羌、安夷、破羌三县,另设西平郡,从临羌县分设西都县(今青海省西宁市),为郡治;武威郡户人,下辖14县,西汉苍松更名仓松县,增鹯阴、祖厉、显美及左骑千人官4个县级区域。另有安置“归义蛮夷”的两属国,张掖属国辖五城,在张掖郡北,有户人;张掖居延属国在原居延县境,别领居延城,有户人。

陇西郡,因郡在陇山以西得名,西汉户人,东汉户人,两汉皆治狄道(今临洮县洮阳镇),皆辖11县道(“县有蛮夷曰道”):西汉为狄道,上邽县治今天水市秦州区,安故县治今临洮县南40里,氐道治今武山、岷县、礼县交界一带,首阳县治今渭源县清源镇,予道治今洮河流域某地,大夏县治今广河县阿力麻土古城,羌道治今舟曲县坪定镇,襄武县治今陇西县东南渭河西岸,临洮县治今岷县岷阳镇,西县治今礼县红河镇境。东汉上邽县、羌道、西县、予道划出,划进枹罕县治今临夏州枹罕镇双城村,白石县治今甘南州夏河县曲奥乡一带,河关县治今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墩村北,新设鄣县治今漳县武阳镇西南。

天水郡,因境内天水湖或西汉水得名,西汉治平襄(今通渭县平襄镇),户人,下辖16县道:平襄县,街泉县治今张家川县张棉驿乡一带,戎邑道治或在今秦安、庄浪、张家川三县交界一带,望垣县治今麦积区新阳镇一带,罕幵县治今麦积区东渭水以南,绵诸道治今清水县,阿阳县治今静宁县城川镇,略阳道治今秦安县五营镇至莲花镇一带,冀县治今甘谷县城关镇附近,勇士县治今安定区巉口镇,成纪县治今静宁县李店镇刘家村南,清水县治今清水县红堡镇红堡村北,陇县治今张家川县张家川镇,豲道治今武山县鸳鸯镇以北,兰干县治或在今陇西县东北境,奉捷县治地不详。

东汉更天水郡名为汉阳郡,因郡在西汉水之北而名,治冀(今甘谷县城关镇附近),户人,辖13县:冀县,望垣县,阿阳县,略阳县,勇士县,成纪县,陇县,豲道,兰干县,平襄县,上邽县,西县,显亲县治今秦安县安伏、叶堡、郭嘉三镇间。

武都郡,西汉治武都(今甘肃西和县大桥乡),户人,东汉郡治下辨(今成县抛沙镇一带),户人。西汉下辖9县道:武都县,上禄县治今西和县六巷乡,河池县治今徽县城关镇西北,平乐县治今康县平洛镇腰背遗址,循(脩)成道治今成县镡河乡将利村,下辨道,故道县治今陕西宝鸡市大散关东南,沮县治今陕西略阳县东黑河东侧,嘉陵道治今陕西略阳县北境嘉陵江畔。东汉辖7县道:下辨县,上禄县,河池县,沮县,故道县,武都道,羌道。

安定郡,西汉治高平(今宁夏固原),45户人,下辖21县道:高平县,复累县治今镇原县新集镇唐原村,安俾县治今镇原县三岔镇,抚夷县治今镇原县开边镇张庄,泾阳县治今平凉崆峒区安国镇油房庄,临泾县治今镇原县东南,卤县治今崇信县锦屏镇刘家沟,乌氏县治今平凉崆峒区东,阴密县治今灵台县百里镇,安定县治今泾川县城关镇水泉村,阴槃县治今泾川县境,安武县治今镇原县平泉镇,祖厉县治今会宁县十里铺村一带,彭阳县治今镇原县太平镇彭阳村,鹑阴县治今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鹑阴故城,月氏道治今崆峒区瘪家沟一带,爰得县治今泾川县与陕西长武县交界一带,朝那县治今宁夏彭阳县西古城镇,三水县治今宁夏同心县下马关镇红城水古城,眴卷县治今宁夏中宁县南。东汉户人,辖县有:临泾县,高平县,朝那县,乌枝县,彭阳县,阴盘县治今泾川县境,鹑觚县治今泾川县东南。

北地郡,西汉治马领(今庆城县马岭镇),户288人,下辖19县道:马领县,方渠县,除道治今环县曲子镇,鹑孤县治今泾川县东南,略畔道治今华池县西华池镇附近,泥阳县治今宁县米桥镇,郁郅县治今庆城县庆城镇,义渠道治今宁县焦村西沟,弋居县治今宁县境内,大要县治今宁县春荣镇,归德县治今环县归德堡,五街县治地不详,回获县治地不详,直路县治今陕西富县直罗镇,灵武县治今宁夏青铜峡邵岗堡西北,富平县治今宁夏吴忠市西南黄河南岸,灵州县治今宁夏吴忠市北,昫衍县治今宁夏盐池县柳杨堡乡张家场古城,廉县治今宁夏贺兰县暖泉附近。东汉治富平,户人,下辖6县。

以上各郡诸县道地望,皆依刘光华主编《甘肃省志·建置志》所考,特此说明。

本文来自,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作者/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122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