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降雨致陇南46万余人受灾
7月9日8时至10日23时,陇南市康县、礼县、徽县、两当、西和、成县、文县、宕昌、武都区九县区因持续降雨,遭受洪涝灾害。经进一步统计,截至7月12日,此次洪涝灾害造成该市康县、礼县、徽县、两当、西和、成县、文县、宕昌、武都9县区乡镇村17户人受灾,因灾死亡5人,失踪3人,受伤2人。目前,失踪人员正在全力以赴搜救,紧急转移安置户人。直接经济损失.24万元,其中农业损失.04万元,工矿企业损失万元,基础设施损失.87万元,公益设施损失.5万元,家庭财产损失.69万元。
目前,抢险救灾各项工作正在紧张进行,灾情正在进一步核查统计。
来自甘肃省民政厅的消息称,截至7月12日10时统计,受7月7日以来暴雨洪涝灾害影响,我省白银、天水、陇南等10市(自治州)44个县(市、区).2万人受灾,12人死亡,4人失踪,2.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余间房屋倒塌,余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4.7亿元。灾害发生后,省减灾委于11日启动省级Ⅳ级救灾应急响应,并于12日10时30分提升至Ⅲ级。甘肃省已下拨省级自然灾害救助资金万元。(兰州晚报)
国家防总黄河防总及甘肃省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7月12日,文县碧口镇组织干部群众打捞水淹东西,开展生产自救。
12日,记者从省抗旱防汛指挥部了解到,近日,甘肃省长江、黄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白龙江等多条河流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黄河上游水位上涨明显,形成今年第1号洪峰。面对严峻汛情,7月11日下午,国家防总、黄河防总以及省抗旱防汛指挥部先后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要求相关各市州及时做好防汛抗洪工作。
7月9日以来,甘肃省长江流域普降大到暴雨,24小时内全省最大降水主要集中在文县碧口镇、中庙镇,成县杨庄村,降雨量均超过毫米。受强降雨影响,11日19时,白龙江武都站洪峰流量达立方米/秒。
针对白龙江、黄河流域严峻的防汛形势,按照国家防总、黄河防总要求,根据《甘肃省防汛抗洪应急预案》有关规定,甘肃省抗旱防汛指挥部7月11日22时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要求陇南、甘南、临夏、兰州、白银等市州立即响应,防汛责任人靠前指挥,加强小型水库、淤地坝和河道堤防运行监测,强化工情巡查、值守和警戒,加固堤防险段,清理劝退河道内设施和人员,做好群众疏散转移和生活安置,全力开展防汛抗洪抢险。截至12日上午8时,白龙江武都站洪峰流量立方米/秒,碧口水库水位已从原来的米下降至.96米,水势趋于平稳。(甘肃日报)
持续强降雨致康县21乡镇逾10万人受灾
7月9日20时-11日14时,康县21乡镇普降暴雨,局地出现大暴雨,引发洪涝灾害,造成农作物被淹,部分民房倒塌,公路、堤岸等基础设施和水利设施不同程度受损。
据通报,此次洪涝灾害造成康县21乡镇村户人受灾,紧急转移人口户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万元,其中农业损失.45万元,基础设施损失.97万元,家庭财产损失78.42万元,工矿业损失30万元,公益设施损失.5万元。
接市县气象部门发布预警后,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立即对防汛减灾作出部署,各乡镇各部门按应急预案及时发布预警,连夜组织疏散存在安全隐患地段的群众,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财产损失。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白杨、铜钱、碾坝等乡镇查看灾情,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并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防汛减灾工作,第一时间启动康县Ⅳ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积极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迅速投入防汛抗洪当中,组织群众抢险自救,确保全县安全度汛。(陇南日报)
礼县遭受洪涝灾害
12乡镇79村户人受灾
记者在礼县民政局了解到,7月9日10时至7月11日18时,礼县境内持续降雨,最大降雨量为77mm,西汉水持续上涨,西汉水洪峰流量最高达立方米每秒,已达到18年来最大洪峰流量,引发次生灾害。全县各乡镇不同程度发生洪涝灾害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截至7月11日下午5时统计,这次灾害致使礼县桥头、石桥、肖良、雷王、王坝、马河、雷坝、白关、湫山、城关、白河、宽川等12乡镇79村户人受灾,2名群众因灾死亡,小麦、玉米、洋芋、大豆等农作物受灾严重,造成部分农户住房倒塌,部分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遭到水毁,交通一度中断。灾情正在进一步核实中。
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赶赴重灾村组开展抢险救灾、安置受灾群众、核查统计灾情等工作,县民政局紧急调拨40顶帐篷发放到受灾乡镇;县交通局、水务局组织铲车、挖机等大型机械抢修水毁道路、清理塌方和疏浚河道。(陇南日报)
天水市政府高效启动抢险救灾
市政府针对全市汛情和灾情于7月11日紧急启动防汛抗洪Ⅳ级应急响应,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紧急转移危险区群众人,防汛部门紧急从甘肃省抗旱防汛物资天水仓库分4次调拨编织袋30万条、铅丝网片片,用于受灾县区水毁堤防修复以及重点险工险段防护。目前,天水市民政局向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麦积、秦安、武山、清水、张家川5个县级救灾物资仓库代储了衣被、折叠床、雨衣雨鞋、篷布、蜡烛等一批救灾物资共计件,价值万余元,确保应急期间储备物资能够调得出、用得上、不误事。
消防官兵抢险救援
在暴雨洪峰中,天水消防官兵第一时间紧急出动,24小时连续奋战在抢险救援一线,与暴雨交锋、与洪水赛跑,用忠诚和无畏在洪流中筑起了一道道挺立的橙色长城。
秦州区多部门联动全力开展雨后清淤
7月10日凌晨开始,秦州区出现了大范围暴雨天气,导致城区多处地段和道路出现较大范围的积水和淤泥累积现象,严重影响市民出行安全和城市交通秩序。为快速恢复雨后路面整洁和道路通畅,区住建局、环卫局、园林处等相关部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车辆全力清理路面残留的淤泥、积水和垃圾杂物。
秦州区太京镇组织干部群众疏通淤堵渠道
除此之外,区环卫部门还组织环卫工人、专用机械车辆,采取先人力铲除,垃圾车装运,后水车反复冲洗的作业模式,对城区内藉河南路、赤峪路、金表路等多条淤泥较多路段实行集中清理。
麦积区全力开展防汛抢险
新一轮强降雨,造成麦积城区多处道路积水,交通堵塞,多处地势较低的道路因排水不及时造成内涝,防汛减灾救灾形势十分严峻。洪灾面前,麦积区环卫局所有干部职工以及环卫工人日夜奋战在抗洪前线。组织环卫工人余人,水车20台次、洗地车8台次、垃圾收集车18台次、管道疏通车3台次,重点对天水南站、天水机场,羲皇大道至潘集寨路段、天水南站至飞机场路段、中东交桥、东立交桥、区府路西排洪渠、建设路等被洪水冲淹路段淤泥垃圾进行了清捞清理,对污染严重路面进行了清洗,共清理垃圾10余吨、清理淤泥50余吨,有效保障了城区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秦安县全力应对水毁灾情保道路畅通
7月10日,由于秦安县境内受强降雨天气的影响,致使秦安段管养线路S线莲叶公路,S线靖天公路、X线多处发生塌方、滑坡、泥石流、路基边坡滑塌等严重灾害,给过往车辆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据统计,塌方15处,累计约立方,泥石流14处,累计约6平方,灾害发生后,秦安段立即组织抢险人员余人,装载机10台,车辆20余辆全力进行抢通保畅工作,截至目前,清理还在继续中,经了解,共清理塌方约立方,清理泥石流约2平方。
秦安县陇城镇干部群众积极开展抢险救灾
甘谷县全面开展减灾救灾工作
面对历史罕见的雨情、灾情,甘谷县各乡镇整合党员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力量,组建防汛工作小分队,由乡镇领导带队,深入到责任片区,严格按照各自制定的防汛值班表和应急预案开展工作;镇村防汛抢险应急队伍迅速、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救灾当中,先后组织镇村干部及党员群众人次,投入大型机械34台,大小运输车辆辆,紧急调拨救灾帐篷30顶,调运护堤铁丝网片,全力开展抢险救灾,最大程度减轻了人民群众灾害损失。
武山县积极开展抗洪抢险
灾情发生后,武山县采取多种措施对转移群众进行妥善安置。截至目前,全县已安置群众户人,其中集中安置户人,分散安置户人。县民政局下拨困难群众临时救助金万元,用于因灾造成困难的群众生活安排。同时,根据各乡镇受灾情况,紧急下拨救灾抢险物资,截至目前,累计下拨帐篷顶,床张,棉褥棉被套,发电机26台,炉子40个,篷布张,雨衣、雨鞋各套,手电筒把。
武山县抢险救灾现场
武山县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清水县众志成城抗洪抢险
面对严峻的防汛抗洪形势,清水县立即进入“战时”状态,积极抢险自救,组织人员对损坏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及时抢修,对河道淤泥等进行清理,使各类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排解。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险村险段、桥梁道路、危旧房屋、滑坡山体、垮塌路段等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各村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的住房情况全面进行安全排查。
清水县全力以赴抢修受损干线公路
张家川县积极开展抗洪抢险
10日,张家川县有关领导深入受灾农户、水毁农田和河堤河段,实地察看受灾情况,检查指导防汛减灾救灾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当日18时,大阳镇共有户人受灾,其中民房受灾54户人97间,倒塌房屋19间,造成危房78间,农路损毁1.5公里,农电杆2根,便桥2座。目前,乡村两级干部全力投入到一线开展防汛工作。
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