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金融工具之一,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层面一直都备受重视。但由于农业保险大多以政策性为主,商业性非常有限,中央政府针对这种情况积极引导相关金融机构探索“农业保险+”模式,以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的保障规模和运营效率。因此,自年“农业保险+”便频频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之中。
“农业保险+”是符合农业保险一体化发展新形式的举措,这是由农业保险所具有的风险防范、倍数效应、杠杆作用、增信功能等多种属性所决定的。特别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业新业态的发展使得农业保险也将呈现出一个多元化、立体化、一体化的态势。
那么“农业保险+”,到底都能加些什么要素来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呢?
从目前已经落地的实践项目看,“农业保险+信贷”是较为常用的一种组合模式。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都是当前我国支农惠农的重要金融工具,加强银保互动对于解决农村金融抑制问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一方面,农业保险作为抵押品替代信号,能够有效缓解农户所受信贷配给的限制,增加其信贷可得性和信贷额度;另一方面,农业保险也可依托于农村信贷扩张促进农户收入水平提高,从而推动农业保险有效需求增长。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要优先保障“三农”投入,稳妥扩大农村普惠金融改革试点,鼓励地方政府开展县域农户、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银保担”风险共担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推出更多免抵押、免担保、低利率、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产品。
在实践过程中,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在安徽省长丰县以特色农业草莓为对象,开发了基于综合险保障的银保合作信贷产品——“草莓种植信贷保险”。部分农户以投保保额作为担保,就可以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无需另外提供抵押物或保证。农民只需要承担20%的保费,剩余部分保费由地方财政给予补贴,同时金融机构对贷款农户实行优惠利率。研究发现,长丰模式有效缓解了农业保险和农村信贷对农户的双重约束,扩大了金融供给与需求,实现了银行、保险公司和农户合作共赢。
除了“靠天吃饭”的陆上农作物,针对深海养殖面临的风浪风险问题,“农业保险+信贷”同样有所创新。年9月,太平财险山东分公司推出“深海网箱养殖保险+信贷”金融服务创新项目。该项目以有效浪高为保险责任,在国内首次将遥感气象指标用于海洋保险产品,为深海智能网箱养殖提供个性化定制保险方案。根据保单约定,当浪高达到2.8米或3.4米以上,太平财险将给予两家投保的深海牧场不同档次的赔偿,最高限额为万元和万元。随后,通过以保险产品作为抵押品的有效替代,太平财险成功联合银行设立专项资金,为深海网箱养殖经营企业提供增信和助贷金融服务。
关于农业保险发展的未来趋势,在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看来,“二元主体”将出现不容忽视的新发展态势,“个性化定制”将愈显重要。所谓“二元主体”其一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其二是个体农户。以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多,所以太保产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