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肃网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张春燕)“十三五”时期,为补齐发展短板,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省残联多措并举,聚焦全省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从出台助残就业扶持政策、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素质、提供助残就业创业服务,创新扶持方式、强化部门协同推动和挖掘培育自强就业典型等方面综合发力,以就业致富保证脱贫路上不落下一个残疾人。
政策落地指明就业方向
“十三五”以来,省残联相继推出涉及残疾人就业岗位、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和盲人按摩技能培训、残疾人就业基地扶持等方面的一系列文件,先后印发《甘肃省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指导意见》,制定出台《甘肃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实施办法》《甘肃省盲人按摩就业培训和就业扶持措施》等规范性文件,为助残就业创业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行动指南。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我省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累计万人次残疾人实现就业,年均新增残疾人就业人以上。其中推动人次残疾人纳入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扶持发展家省级残疾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安置带动1.2万名低收入残疾人稳定增收;发展各类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57家,安置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名;扶持家盲人按摩店,新增盲人就业岗位个,帮助人实现就业。
多元培训提升就业素质
为保证广大残疾人实实在在拥有承担岗位责任的能力,真正通过就业增收致富、融入社会,“十三五”时期,全省各级残联组织每年制度化、常态化举办多批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好就业”“就好业”。累计举办省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75期,培训人次;各级残联举办各类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期,培训人次。举办省级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期,培训农村种植养殖残疾人人次;各级残联举办各类种养技术培训多期,培训10多人次。同时,培训筛选一批残疾人“能工巧匠”,举办了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参加了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全国残疾人展能节,取得优异成绩。此外,还依托网络服务平台,开展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能力测评、创业指导、政策宣传等服务,建立全流程服务档案,运用“互联网+”带动残疾人就业提质增效。
精准服务保障就业效率
“十三五”时期,省残联坚持以广泛接洽、联系企事业单位为突破口,以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和推介会为聚力点,让更多残疾人实现稳定、长期就业。每年走访登记失业残疾人家庭多户,登记失业残疾人多人,累计组织残疾人招聘会场(次),每年将多名残疾人纳入实名制年度培训计划,累计通过双选帮助名残疾人稳定就业,累计帮助名残疾人享受专项扶持政策。跟踪做好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扶持就业工作,年均应届残疾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率稳定保持在80%以上。针对盲人特点,实施助盲就业服务项目,每年举办省级盲人按摩技能培训班及就业推介会,盲人初次就业率稳定在70%以上。
典型引领提振就业信心
“十三五”时期,通过不断挖掘培养,全省涌现出了一大批自强创业和扶残就业典型。其中,张掖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负责人刘韦平,先后引进了“圆通速递扶贫助残就业项目”,成功举办网络就业培训班,帮助多名残疾人通过网络客服培训走上工作岗位,在轮椅上创造了一套残疾人自强不息助残就业的成功样板。此外,还扶持发展了以合作社吸纳带动40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的天水市武山县徐志强,引导24户残疾人家庭走上自强、自立、共同富裕之路的临夏州永靖县未玉红,以及“全国自强模范”白医院院长马强等,成为残疾人就业创业的“领头雁”。通过这些典型引领,不断提振广大残疾人群众自立自强、就业创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