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西北部与定西接壤,丝绸之路贯穿全境。我此行从武山县开始,经甘谷县到天水市,来一段人文之旅。
一、武山,来自十六国的微笑
武山是羌戎故地,自然留下许多远古的印记,如旋鼓、武术者,都多少带点儿征战、迁徙与融合的味道。自然山水之间,也难免有不合情理的传奇事。
可惜今日没碰上好天气,本来秋高气爽的鲁班山,大半儿却隐在雾里。天光偶尔闪过,壮阔的丹霞地貌却像多情的女子,犹作半面妆。这等景象,就像谁人在我的耳根子上呵气,吹得人心里发毛。
等不到云开雾散,便去附近的小村子里转悠。或许因为商业旅游的发展,使得这座偏远小村才通上公路,能与外面的世界接触。向迎面而来的老妇打听村里的情况,她说:“年轻人都出去做活计了,村里只有老汉老婆子。”说得实在,我算半个当地人,倒也能听懂她的俚语。
相传鲁班曾在这里试锯试斧,将一座大山劈做三段,因而得名鲁班山。估计是后世才编出来的故事,鲁班远在山东,姑且不论山高路长,春秋时此地属西戎,鲁班恐怕很难有机会来这里劈山。实际上,山中的几处名胜,通称为“水帘洞旅游区”。除鲁班山上的自然风光,再紧要的去处就是拉梢寺和水帘洞。
鲁班峡中的拉梢寺石窟群颇为传奇,在天水规模仅次于麦积山,有世界第一大露天摩崖浮雕大佛,算是这座山里最有价值的宝贝。石窟群始建于十六国先秦时期,主要看点就是悬岩峭壁上的一佛二菩萨浮雕,中间如来佛高达40余米,所以这里又叫“大佛崖”。而佛祖左侧菩萨的微笑,堪与西方蒙娜丽莎、柬埔寨高棉的微笑相媲美。按照导游的说法,岩壁浮雕的排列组合具有明显的等级观念和政治意义,显然已经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可以见证十六国尊佛的局面。
所谓“水帘洞”,位于鲁班峡西边莲花峰下,其实是一个不规则的山洞。因下雨时在洞口形成水幕,如珠帘垂落,故而得名。相传村姑李真秀急于逃婚,拖着手中麻线跑到水帘洞前时,麻线用尽,便掏出自己的肠子续上,坚持进入水帘洞坐化。虽然是传说故事,但血腥悲惨,不忍卒听。
李真秀哥嫂一人拿烧火棍,一人拿笤刷子赶来,惊惧不已,疑是神仙显灵。哥嫂说:“你若是神,就叫这烧火棍和笤刷子生根发芽。”奇迹真的出现了,火棍和刷子生根发芽,长出叶子,至今犹存。“龙盘凤舞争千载,名传古今独一枝”,即指这两棵传奇植物。有人说,麻线娘娘为大势至菩萨转生,也有说为何仙姑转世,恐惹红尘,故而逃婚。直到如今,麻线娘娘都是武山人最尊崇的地方神。故事没有批评她的哥嫂,显然不是“包办婚姻”造成的惨案。
水帘洞下面是道观,峭壁上又有佛教壁画。因地势复杂,恐怕很难保存下来。
武山还有座老君山。费尽周折爬到山顶,只见到一座形如废弃的老君庙,而且庙里没有老君爷。相传鲁班因住所问题与麻线娘娘斗气,老君做和事佬,便叫鲁班在他庙中暂居。他自己搬到鲁班山炼丹,所以才有如此结果。
在草川草原也没遇上好天气,便走进山脚的包家庄。这里曾是茶马古道,导游说包家庄都是外来人口,二百来户人,六十多个姓,属于贫困村落。不过,民风纯朴,小孩子见到我们,跑得比兔子还快。
二、甘谷,华夏第一县
周庄王九年(前),秦武公伐冀戎,在甘谷境内置冀县,为中国县制肇始,所在甘谷称“华夏第一县”。现在的甘谷是“全国辣椒之乡”、“中国花椒之乡”。仅从城市容貌判断,甘谷显然要比武山富庶。
次日早起,前往古坡草原。古坡草原和草川草原是姊妹,本来连在一起,武山的一半称草川,甘谷的一半叫古坡。其实这两个景点有点重复,而且都没遇上好天气。不过山脚下的海潭寺总算给人一点安慰,庙檐上的雕刻精美的脊兽令人大开眼界。
甘谷最著名的景点是城市边上的大象山,为秦岭余脉,从山脚仰望,如黄龙盘踞。当地人说,原叫“大像山”,因山顶有如来大佛像,遂取“大象无形”意,改名为“大象山”,听起来更有气势。
悬崖上有始建于北周的大洞窟,窟内供石胎泥塑大佛。佛像高达23.3米,右手结吉祥印,次于敦煌、天梯、柄灵大佛,能挤进甘肃四大巨佛行列。佛面著蓝色胡须,颇有意趣。相传当时为佛面敷金,因金粉不足,故而画上两撇小胡子,以削减金粉份额。
其实,这胡须呈胡人模样,恐怕是有着北印度风格的早期佛教造像。
当然,我见过更离奇的佛像。如缅甸有座金眼镜佛,戴着金边儿的眼镜,看上去一团和气,似乎随时要说“恭喜发财”。
除如来佛像,大象山还有伏羲庙及其他道教观阁。登顶可俯瞰甘谷县城,山脚公园的湖泊如作势欲飞的蝴蝶,远处高楼错落,参差十万人家。
从山上下来,参观完甘谷麻鞋和脊兽制作,便直接回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