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蒋某在医院(医院)治愈出院。据悉,她是重庆确诊的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也是重庆首例治愈出院的病例,同时也是全国少有的重症治愈病例之一。
1月21日凌晨,蒋某作为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转入医院救治。在此后的9天里,市、区两级专家创新诊疗方式,在诊疗规范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开出了多学科会诊,“影症分离”诊疗,中西医结合诊疗等方式、方法的“重庆药方”。
▲1月29日,万州区医院,重庆首例治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蒋某(左二)出院。记者龙帆摄
多学科会诊控制患者病情
“蒋某刚刚转到医院时,有非常明显的呼吸困难症状,活动时大口喘气,还伴有明显的咳嗽咳痰。”重庆医院感染科主任、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胡鹏介绍。
蒋某是巫山人,在武汉打工多年。1月10日,她在武汉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先后在当地三家诊所进行诊疗,然而病情并未好转。1月15日,蒋某回到巫山,医院。
1月21日,经市级专家小组会诊,蒋某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并转院至医院隔离治疗。
情况紧急!专家组立即进行多学科会诊,传染科、呼吸科、中医、影像等专家组成员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按照国家制定的诊疗方案,充分发挥各自学科领域特长,迅速制定出治疗方案。
医务人员通过实施雾化、抗病毒、抗感染等治疗手段展开治疗。同时,在诊疗过程中,针对患者在医学影像和身体症状上存在差别的情况,专家组创新提出“影症分离”诊疗法,既依靠医学影像,又通过患者表现出的身体症状来判断病情,及时给临床诊疗提供判断依据。
经过医务人员的精心诊疗,蒋某的病情得到初步控制,没有进一步恶化。
中医介入扶气补正除湿邪
尽管患者的病情暂时得到控制,但却并没有能够快速治愈的特效药,怎么办?
1月24日,医生再次对患者进行CT复查时发现,其肺部病灶明显增加。此时患者已持续发病14天,同时伴有全身乏力、食欲不佳、体力下降等症状。
“这是典型的寒湿症状,急需补气扶正,此时介入中医辨证治疗正当其时。”医院国医苑(中医)院长牟方政介绍,专家组果断决定中医介入进行辅助治疗。
“国家制定的诊疗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医院也一直有中西医协作的传统。”牟方政说,很多中医典籍都记载了我国古代在疫情防控方面的经验。
牟方政说,专家们通过对武汉一些病例的分析,发现患者症状有三个阶段。前期低烧、嗓子痛;中期有的散热,有的反复发烧,肺部病灶扩大;后期脾虚、乏力、气短。从病位来看,以肺或脾为主。从发病来看,早期不发热或者发热不高,表现为寒湿为主,逐渐化热,夹痰夹瘀。而中医对“湿”有独特的认识,抓住“湿”这个核心是治疗关键。此外,本次疫情发于冬季寒冷时节,加之武汉本来湿气很重,而今年气候反常,一直阴雨。“非其时而又其气”,在特殊地理、天时环境下,更容易形成寒湿疫情。
“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我们走出这一步是正确的,并且也能给全市及其他省市的诊疗提供一些经验。”胡鹏说。
中西医结合患者痊愈出院
牟方政介绍,专家们以“扶正、祛邪”为治疗根本,为患者开出了含黄芪、白术、茯苓、南沙参等具有益气养阴、扶正固本、解毒去表疗效的传统中药处方,专攻“湿邪”、对抗病毒;同时辅以温性、散寒除湿的藿香正气散等温性药物施治。
“从1月24日起,在持续5天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精神越来越好,人感觉有力气了,食欲也随之逐步恢复。”牟方政说。
1月29日,蒋某通过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都为阴性。经市、区两级医疗救治专家组会诊,一致认为她已达到解除隔离、临床治愈的出院指标。
在专家组看来,蒋某之所以能够治愈,中医及早介入、全程参与,立足核心、因人而异、辨证施治非常关键。
记者:陈维灯三峡都市报记者周志华程蕾
编辑:程正龙
校对:孟涛
审核:汤寒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