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古称宁远,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更是一方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从年9月到年10月,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红二、红四方面军先后从武山经过,留下了北上抗日、救国救民的红色历史印记。
本期嘉宾:
武山县委宣传部
干部韦晨灿
在天水市武山县鸳鸯镇鸳鸯村渭河大桥南端桥头,红一方面军强渡渭河纪念碑安静地矗立着。时间拉回到83年前。当时的红军将士,面对翻滚的渭河水,没有犹豫胆怯,毅然向前冲去,笃定的脚步声响彻这片红色的土地……
年10月,红二方面军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的率领下,从礼县进入武山,在击溃国民党保安队的堵截后,连夜抢渡渭河。
红军泉
时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兼第二军军长的贺龙,曾在回忆录中记录了这次惊险的渡河经历。“我们10月4日向北走时,情况很紧急,我们过河也很仓促……”“过渭河,我们狼狈极了,遭敌侧击,渭河上下暴雨,我们徒涉,水越来越大……”
国民党修建的碉堡遗址
当时正值深秋多雨季节,河水上涨,气候转凉,国民党飞机在将士们的头顶迂回轰炸,前有渭河拦路,后有匪兵追击,在当地群众帮助下,将士们才得以渡河。这是红军三渡渭河中最困难艰险的一次经历。
刘坪支部
年8月至年10月的14个月内,各路红军抢渡渭河,北上会师,标志着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完成,党和军队的空前统一和团结,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
颉家门武山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长征路上,每一次胜利的取得都异常艰难,但红军战士用坚强的意识和坚定的行动,越过一个个障碍,冲破一道道难关,点亮长征途中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主持人大春与嘉宾韦晨灿合影
作者/来源:武山融媒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