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凤首壶
自汉至唐,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繁荣,陇右地区成为东西文明的交汇之地,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唐代时期“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本区(今武山)作为丝绸之路东段南道重要节点和必经之路,在千年文明的交流融汇中孕育了异彩纷呈、独具特色的丝路文化。本次线上展览以陇右丝路文化为背景,精选唐代海兽葡萄纹铜镜,唐代摩羯纹铜镜,唐代凤首壶和唐代鎏金镶银铜碗等馆藏丝路珍品文物,带您领略海纳百川的文明碰撞和有容乃大的文化情怀。
凤首壶是中国唐代陶瓷器。造型以凤首作盖,龙身为柄,壶形保留了南北朝时期莲花尊的形状,又吸取了大食金银器中鸟首壶的造型特征。
唐代丝绸之路对外商贸文化交流频繁,中亚、西亚的大量生活用具这时也传入中国,其中大食鸟首壶也传入我国,在唐代的陶瓷中出现了凤首壶,此类器形源于波斯萨珊金银器的造型,而唐代陶工们广泛地吸收了波斯萨珊工艺品的特点,并把它们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结合并加以创新发展,把壶的口、沿、流盖作成凤首,柄上安龙首等中国人喜爱的纹样,壶形保留了南北朝时期莲花尊的形状,以凤首盖与流相合构成壶嘴,壶柄作弯曲的龙形,首衔壶口,尾连壶底,壶身则堆贴团案纹、联珠纹,是由波斯萨珊王朝流行纹饰移植和演变而来。
武山博物馆馆藏的唐代凤首灰陶壶,是一件唐代早期北方凤首壶的代表,该壶出土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武山洛门镇东旱坪遗址,为国家三级文物,通高26.8厘米,底径9.7厘米,腹围16厘米。溜肩鼓腹、素面平底,凤头形口及流,细颈,颈下一圈凸弦纹,及口沿向下卷出一捉手,颈、腹部打磨有数圈连珠纹,造型流露着西域文化的特征,丰腴圆润,流畅生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